摘自牛角尖-程天宇的blog,原文链接:http://blog.donews.com/tycoo/archive/2005/07/26/481363.aspx
上周末,连续收到一条短信,说当当网有了新书,请上网购买云云。可气的是,周五半夜12:00多了,又连续发了两次,同样的内容。
最一开始,我认为是当当不定搞到了那个sp的合作,不断地重复发短信是为了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合作时间。到了周日下午,又接到一条当当的短信:“因技术失误,于夜间频发短信造成骚扰,乞请海涵。特奉上10元礼券(已装入你的帐户,不限使用范围及购物金额),聊以补过,恭颂夏安!当当网”。
至此,方觉得当当此次的营销操作好像还有点小水平。当然,如果较真地去投诉当当,可能还会的倒更多地礼券,但本文想要探讨的是营销方面的东西,其他的暂不考虑。
关掉短信,我一点上网去看当当有什么促销的冲动都没有。会有人为这10元的礼券上一次当当么?也许下次上当当的时候你会用这10元的礼券,起码能顶替一次快递的费用。
既然连上网一看的愿望都没有引起,说明当当的此次短信营销还是有问题。症结在哪里呢?什么信息才会让我上去一看呢?我想应该是具体到某一本书、某一张碟、某一款软件、某一场演出的,正好我知道、并准备顺手购买的,如果有这样的信息,那么顺着这10元礼券,也许就买下了。一定不是我已知的急需的,因为如果那样,我自己早就主动去寻找购买了。
所以说,电子商务的本质还是商务,要从商务的角度去说。日常我们路过街边小店,听到的促销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拆迁大甩卖,全部商品2折。——–结果,进去的人并不多,大家已经麻木。二,某品牌男皮鞋,剩余不多,2-6折,卖完为止。——–结果,人挺多,效果不错。
当当的做法,类似第一种。错在认为有限的广告资源想要传递全部的促销信息,拉下哪款都觉得不忍心。事实上,买皮鞋的进来后,目光主视野里的货架还有别的商品,就有可能被顺手买走。落实在网站,就是发布的也许是某张碟的促销,进到网站,主视野里有促销图书等,结果会好于全部的打折信息。
促销的事情本来说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但突然想到了网站的内容营销其实和商品营销有类似之处。再说几句。
网站其实就是商店,内容就是商品,来你网站看了内容,就等于来你商店购买了商品。新浪陈彤开的是一个大超市,里面都是别的厂家的商品,因为规模大、开的早,所以生意不错。二类网站,相当于地区或者专项经营超市,目标客户的范围窄,专业货物比较齐全比较早。个人网站,相当于街边便利店?性保健品专卖店?
新浪最近被人诟病,是因为他还缺少些什么。比如,缺少web2.0。比喻到商场上来说,最大的超市里,利润最大的商品是该超市自产自销的商品,比如自制的糕点、自加工的部位肉。映射到网站,就是自有内容的创作。新浪的自有内容已知起不来,所以,bokee网站看到了超越新浪的契机,信誓旦旦。
不过,bokee的努力方向有点跑偏,开始学新浪大面积转载(大量进货了)(还有很多网站在学新浪),自有的东西没能发展,自有产品的展位还受到了外来商品的冲击。
zdnet的主编高飞(笔名)与我有段对话,是针对bokee的。大意是,以bokee现有的240人的规模,应该用200人分20的方向,每个方向10个人,每天每个人写一篇有水平的blog,那么,bokee每天将产生200篇有价值的自有商品。符合web2.0的精神,胜过转载1000篇别的网站的内容。三个月后,基本独霸一方。
最后慎告:上面的偏方无毒有毒请自判,bokee慎用。药理:来自一线的内容才是最有价值的内容,大家其实都没有做到、做好。另,bokee及当当如煎服,我和高飞要收处方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