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http://xueqiu.com/8257516214/361718981
仅做个人收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10年前在美团打工的时候,那会有个管理层轮流分享的活动,分享的嘉宾一般是各个业务的负责人,我现在还记得的除了王慧文的分享外,就是当时平台的老板郑志昊(现在猫眼CEO,当时带领点评买单战胜了美团买单促成了美团点评合并)的分享,讲的是判断的优先级。
事实判断 》数据判断》经验判断 》逻辑判断
这句话真的非常牛逼,对我来说受用十年,具体牛逼在哪呢,我们从概率角度来解释一下。先说定义
1. 事实判断:就是说一件事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他已经发生了,这时候你判断的准确率就非常高,最典型的比如:字节的AB实验系统告诉你这么干是有效的;FB的 talk is cheap,show me your code,就是你先搞个demo出来跑一下,别BB;多多买菜当时的大区竞赛,好的吞并差的,因为他事实上已经做好了。概率:S
2. 数据判断:这个是美团擅长且喜欢用的,这个做过数据分析的人都知道,通过数据的多维拆解组合,是能挖掘出一些信息量的,最典型的比如说买过啤酒的人也喜欢买尿布,所以我在啤酒架旁边放尿布,尿布大概率也卖的好。概率 A
3. 经验判断:这个本质来说是类比思维,我过去做过类似的事成功了,下一件事在各方面比较像,所以大概率可以这么做。但这么干的坑是,过往成功的环境是多维度的,再这么干某个维度变了就不一样了。比如理想L系列大空间成功了,i系列用一样的逻辑就没那么成功,其实当时成功是空间、造型、续航三合一。这种判断的稳定性就没那么好。概率 B
4. 逻辑判断:这个就是一般人最喜欢干的事情,说逻辑,简称逼逼赖赖,成功率跟扔飞镖差不多。概率 C
从概率学的角度来说,做判断能通过高维的就通过高维,实在不行再降维。我们去看看这些典型的互联网公司是怎么干的:
字节:基本不听逻辑,大部分时候都是开个实验试试,投一投试试,AB实验不会说谎,投放结果不会说谎。高节奏高周转,快速实验快速试错拿到结果,不行换个方式再来。当然在一些大的业务上,也会做前置判断,比如游戏要不要做,办公套件要不要做,番茄&红果要不要进入内容制作环节,这种前置判断靠经验、逻辑,命中率就相对没那么高。
拼多多:也是一家AB实验算法竞赛比较狠的公司,几个团队你就跑吧,数据好的留下来,包括当年买菜各个大区竞赛强吞弱。因为事实证明了,这就是更好的。执行力和节奏跟字节一样猛。当然这家公司相对更喜欢做由上至下的方向判断,但要命的是命中率还不低,这就是管理层对业务的掌控力了。
美团:一家使用数据判断比较重的公司,也是数据分析岗位占比和话语权相对更重一些的公司。当年买菜大战跟多多对线,一个总部分析决策下放,一个狼性赛跑强吞弱。结果证明,还是多多这种丛林模式更牛逼一些。当然这家公司管理层的判断力是很强的。当年美团在团购大战能横扫各方,有个很大的原因是,当时他的对手们真的是大部分靠拍脑袋决策,而美团是靠数据驱动的
阿里:坦诚说,我不是很了解这公司,但从我在阿里的朋友,和各种信息来看,这家公司相对喜欢做经验判断和逻辑判断一些,很多时候靠的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我印象最深的是,淘系一个双11运营的老大做播客谈为什么天猫要保留双11预售,他从原始社会男人喜欢打猎女人喜欢收集这个角度切入,花了很长的时间来说明,预售这种形式是更符合女人的天性的(具体那个播客我没找到了,sad)。
当然现实中的大部分公司做决策,就是靠老板的逻辑和经验了。阿里,美团这种已经是非常强的了,再往上就是效率机器多多和字节(高比例根据事实和数据做判断)。
回到投资其实也是一样的,像机构尤其是HF更喜欢做数据跟踪和一线调研,为的就是拿到事实和数据,这是稳定性最高的,也是我们要尽量多做的事情,就是事实和数据到底是怎样的,然后去分析后面的原因。而讲逻辑,讲商业模式这种坐而论道的事情,需要很强的产业背景和认知,他是重要的,但是顺序是在数据跟踪和一线调研之后的,且一般人尽量少做这种前置的逻辑判断。总结成一句话就是:
尽量说,实际情况是XX,一线数据是XX;少说,我觉得,我认为,商业模式(对于大部分人不具备判断能力)XX
一点随笔,记录一下
$拼多多(PDD)$ $美团-W(03690)$ $阿里巴巴(BABA)$
本话题在雪球有128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