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http://blog.donews.com/maitian99/archive/2006/04/24/843838.aspx
我对“豆瓣网”一直比较看好,源于去年偶然在《读书》杂志上看到它们的一则广告。当然,更好的策略是应该把广告打到今年已经休刊的《万象》上,但当时豆瓣的这个小小市场动作,还是让我刮目相看――我认为他们非常用心和专业。(另外,不知道当当或者卓越是否也在《读书》上打过广告,有知道线索的回复一下这篇博客。谢谢。再注,经阿北留言提示,他们去年在《万象》上也打了半年广告,所以我前言有谬)
在看到这则报道之前,豆瓣刚上线的时候,我就注册试用了――我当时还专门搜索比较了一下,试图知道豆瓣最初的书目数据库来源;答案也找到了,是上海的一家不知名网上书店。而现在,好像当当、席殊、蔚蓝等几家都为豆瓣开放了书目数据库;或者有专门的第三方书目数据库提供商吧。
从现在看来,豆瓣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而我认为,这还只是他们刚刚开始,其后续发展的潜力无穷。更绝对地说一句,我认为目前中文社区类网站除了天涯,就只有两家值得真正地大型投资,一家就是豆瓣,另一家暂时保密。当然,这是我个人的判断,如果您有不同意见,不用反驳我了,您坚持您的,我相信我的。
豆瓣为什么成功,也就是到底什么力量促使豆瓣会不断发展。小的因素很多,比如域名douban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网站名的拼音,爆破音,且略带叠音,且没有z/c/s和n/l;再比如上面说的《读书》上的广告等等,所有细节,都可以看出阿北是“用心”在做网站,并且也具有专业的能力。但我认为,归根结底,这些因素都是豆瓣成功的次要因素,豆瓣的真正主要决定性力量在于两点,我只说其中一点:介于“硬分类”和纯粹tag之间的逻辑结构――从“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
在豆瓣之前,BBS的社区也好,门户也好,都是“硬分类”。比如一个典型的BBS被站方少则分成几十个版块,多则上千个版块,这是一种“刚性”的分类和结构,框架住了网站的发展,使得社区要么做不大,要么水化。或者说,web2.0概念以前,国内以BBS为主的社区只能走媒体化的道路,而如果要纯粹做社区,不是某个网站的能力问题,而是“硬分类”的逻辑架构“框死”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严格说来,在web2.0概念以前,国内没有真正的大型社区。而tag的出现,以及以此为逻辑结构的网站,比如flickr的发展,为国内社区网站带来了曙光--Tag是一个用户自组织的“软分类”概念,它几乎无限延展,使得社区也存在了无限拓展的可能。
但是,慢着,tag也有其最致命的问题。比如我现在的logo图片,你可以tag为“优伴猫粮”、“猫”、“加菲猫”或者“休闲”等等,没有统一标准--tag扩展是扩展了,但是又过于去中心化,缺乏了讨论的基础。
而豆瓣的力量即在于此。豆瓣没有硬分类的“狭隘的刚性”,也没有tag的“无法讨论的发散”,豆瓣在硬分类和tag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书目数据库。因为一本书你再怎么给它标签,它的书名也是固定的。而围绕着书目数据库而展开讨论,就是豆瓣从另外一个角度组织了信息。
详细说说:比如一个传统的bbs书评版块,信息组织的维度是“时间”(帖子发表时间)和主题(帖子内容),但其实这是一个主体性的概念,“时间”和“主题”都是围绕着“人”而展开,即“网友”是BBS活动的主体。但是一般而言,一个版块活跃的网友是有限的,大致在100人上下;人一多,就无法交流而水化――回到我们刚才说的bbs的局限,其实本质也是这个“人”的聚合瓶颈。(此外,BBS类社区需要长时间发展起来,也在于“人”的聚合需要较长时间)。
而豆瓣不一样,豆瓣的信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组织――物,也就是在bbs时代的客体,现在变成主体了。以豆瓣为例,起始的数据库就有上万本书,这意味着一瞬间,就突破了bbs的100人瓶颈,而上升了2个数量级。
同样是那群人,同样在讨论那些书,但是主体和客体转换后,BBS“我注六经”的局限就变成了豆瓣“六经注我”的力量。
写到这里,依旧是意犹未尽,但是还是停笔吧。总之,豆瓣是个非常不错的网站,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用过于神话。就目前而言,他也存在一些硬伤,严重地限制了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