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一切

一、

跨年之际,工作上正在进行绩效考核,总结重点工作及成绩,成绩往往需要有具体的量化结果,用户增长多少、功能渗透提升多少……

个人方面,也在做总结,同时看了很多网友的总结,均有大量的数据,看了多少书、投资赚了多少钱、健身多少天、体重降了多少……

让我想起前些天听问题青年播客中提到:现代社会在量化一切

二、

古代就有很多统计了,比如人口的统计、税收的统计,但都局限在较小的领域,往往也不针对个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量化渗透到了个人生活领域,尤其是线下生活线上化,给个人生活的量化带来无尽的便利

内容生产和消费领域最先沦陷:

  • 发个帖子,有阅读量、转发量、点赞量
  • 笔记软件统计一年的写作字数
  • 听歌软件统计一年听的音乐
  • ……

然后是关于生活的一切:

  • 支付软件统计一年的支出
  • 有时间记录软件,记录每天在每项任务上花费的时间
  • Apple Watch记录所有健康数据,心率、步数、运动量等等
  • ……

前苏联昆虫学家、数学家柳比歇夫开创了时间记录法,20世纪上半叶,他尚需要用笔纸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开支,现在则有各种软件支持。

Apple Watch更加经典,监控健康数据,目前维度还比较少,但可以预见,监控一切健康数据,是可穿戴设备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三、

数据记录不是目的,目的是基于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围绕数据制定目标,指导行为

从回复转发,分析读者的喜好,生产更多相应的内容;从心率、运动、体脂、睡眠等数据分析当前的健康状态,给出健身计划。

所有分析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但作为使用者,容易忽略一个问题:这些分析模型是否合理、背后的目标是不是个人需要的、是不是社会需要的

工作中,一个最经典的分析框架是ROI,即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大于1值得投入,小于1不值得投入。然而实际应用中,投入和产出的衡量维度非常之多,并不是所有的维度都能够被量化,比如Feed的价值,不是CTR一个指标就能衡量的,也不是用户时长就决定了一切。更进一步,价值还分短期和长期,有些工作价值,需要长期才能体现出来,往往也很难量化。

既然不能量化所有维度,那么基于有限数据进行的分析,就会有误差、甚至错误。再来指导行动,可能南辕北辙

四、

量化一切,让人丧失主观能动性,成为真正的工具人

我很讨论KPI,但如果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KPI只是冰山一角,至少KPI没有规定你实现KPI的路径,在完成KPI的过程中,你仍然有主动权。

前几天在PinFive分享的便利蜂案例中,他们在便利店中无死角的安装摄像头,监控便利店的一切,比如人流、货架状态等等,然后基于监控数据以及往期的销售等数据,给出行动指令发给店员完成,比如:发现某个货架少了东西,向员工发出报警赶紧补货。

在这个系统中,店员完成成了工具人,根据系统指令完成特定任务。这像极了外卖系统中的送餐员。

其中也有采访的店主提到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量化的:

不是所有东西用系统就一定成本更低。全部自动化非常难,因为气候、温度、水、周围环境变化,可能需要的维度参数是几十个,而且今天你算对了,去年的数字你有了,但问题是门口突然间开挖了,突然交通把线路改了,你都可能产生变化。

产品经理必读书目中经常有达利欧的《原则》,其中也特别讲到了量化,对每个员工从不同维度进行打分,然后基于打分形成员工的人格和能力画像,再安排适合的岗位。决策过程中,也会基于这个分析系统判断员工的意见可信度。

现在很多to B的产品工具,比如飞书、钉钉都在招聘HR策略产品,要把AI应用到HR系统中去。善意的想,大概是提升简历匹配效率之类的,但如果更进一步,对员工所有的聊天记录、办公工具进行量化分析,以此评估员工的效率和产出价值,有没有细思恐极。

所有这一切,都是资本主义效率至上的价值观导致的结果,几乎可以肯定不可避免,至少在工作领域,是大势所趋。

来源分类:F中文博客
文章日期:January 11, 2022 at 11:16AM
收藏日期:January 11, 2022 at 11:16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