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 | 热文 : 简单聊聊固态电池

本文转自: http://xueqiu.com/9201106692/357976009
仅做个人收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CDATA[

去年研究湖南裕能时,和宁德、比亚迪的一些专家聊过固态电池的情况,也查阅了一些资料。

个人对固态电池相对谨慎,因此一直没写过相关内容,结果最近半年固态电池相关企业股价一直涨;最近热度有所下降,本着吃屎不赶热乎的 原则,书写本文。特别说明,相关个股在高位,强烈不推荐买入。

本文的固态电池指全固态电池。个人观点比较偏谨慎,欢迎讨论,不喜勿喷。

一、固态电池的进展

固态电池可不是图纸、规划阶段。

$宁德时代(SZ300750)$ 合肥5GWh中试线已投产,进行小批量生产。

$比亚迪(SZ002594)$ 重庆基地规划20GWh,其中第一条线(1GWh)在2025年底落地,2026年规划达到10GWh。

当然,从整体规模上而言,2024年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使用量为894.4GWh,固态电池占比还很低。

按照宁德、比亚迪专家的说法,2027年,固态电池电动车装车量占比应该还在5%以内,2030年的目标达到10%以上;2035年目标达到30%-40%。从专家的说法来看,固态电池真正大规模应用,应该是在5年之后。最近5年,从业绩角度,别报太大希望。

二、固态电池在替代谁

固态电池未来有多大的空间,我们需要先搞清楚,固态电池究竟在替代谁。

1、从磷酸铁锂电池取代三元锂电池说起

2020年,三元锂电池的比例在70%以上,磷酸铁锂20%+;而到了2024年,这个比例翻转了,磷酸铁锂70%+,三元锂20%+。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在于这些年三元锂进步不大,而磷酸铁锂的性能有较大提升,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神行电池的相继问世,磷酸铁锂的充电速度追上三元锂,安全性优于三元锂,电池管理系统也优化(防止尿崩),价格比三元锂便宜(磷酸铁锂电芯价格在0.3元/Wh,三元锂电池0.5元/Wh);因此综合而言,磷酸铁锂电池性价比高,成为车企最爱。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何同一系列产品的高端车型往往配置三元锂电池呢?这就在于三元锂主要的优势: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三元锂电芯能量密度最高可以达到310Wh/kg,磷酸铁锂电芯可以达到260Wh/kg。

高端车型相较普通车型,往往配备了更大/多的电机,增加空悬、CDC减震,性能更优的卡钳通风盘,更大的轮胎轮毂,更豪华的座舱系统,这些都意味着质量的提升;而电池从磷酸铁锂升级为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恰恰能把质量节省下来,留给增配。再或者,同样质量的电池包,三元锂电池电池容量更大。

2、固态电池的优点

固态电池目前最实质的优点在于能量密度高。目前乘用车领域,三元锂电芯能量密度最高可以达到310Wh/kg,磷酸铁锂电芯可以达到260Wh/kg,而固态电池可以达到500Wh/kg。

电芯占电池包质量比例在70%左右,对应100度电池包的质量,磷酸铁锂550kg,三元锂需要461kg,而固态电池只需要285kg。可见,如果都是461kg电池包,三元锂是100度电,而固态电池可以做到162度电;又或者,同样是100度电池包,固态电池会轻176kg,可以用在车辆的增配上。

固态电池还有其他优点,比如充电速度更快,但我个人认为,伴随动力电池充电速度整体迈向5C,以及超充桩相对不足,这方面的吸引力在减弱。理论上,固态电池不易燃爆,循环次数高,但应用初期可能恰恰相反。

3、固态电池的缺点

固态电池目前最核心的问题是:初期技术不成熟。具体体现:价格高,循环次数低,部分技术难点有待进一步优化。

(1)价格:

目前,磷酸铁锂电芯价格在0.3元/Wh,三元锂电池0.5元/W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1.5-2元/Wh。电池包的成本大头是电芯,除了电芯外,另有BMS系统、热管理与结构件、制造与集成成本等,这些合计在0.15-0.2元/Wh(磷酸铁锂0.15元/Wh左右,三元锂为防燃爆贵一些,在0.2元/Wh左右,假设固态电池和三元锂一致)。

换算一下,100度电池的电芯价格,磷酸铁锂4.5万左右,三元锂7万左右,而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在17-22万。

(2)循环次数

目前三元锂的循环次数在2000-6000次,磷酸铁锂在4000-15000次,而固态电池,理论循环次数更高,但目前技术路径和制造水平下,大概在800-1000次。

当然,按照每次循环400公里计算,800次循环,也可以达到32万公里。但实际行驶路况下,可能会缩水,使用过程可能易坏(记得2020年之前的新能源车,当时磷酸铁锂、三元锂技术还不成熟,很多车辆出现过电池损坏、换电池的情况)。

(3)技术难点问题:在下个篇幅讲。

4、固态电池在替代谁

按照锂资源的消耗角度折合,总计约1500GWh,其中动力电池894GWh(占比59%),储能301GWh(占比20%),消费电子113GWh(占比7.5%),其他200GWh(玻璃、陶瓷、空气处理、润滑脂、医疗等)。

(1)动力电池领域

未来1-2年,固态电池会应用在某些品牌40w+定价的高端车型上(毕竟光电池就20w左右了),主要替代的是部分三元锂电池。

2030年之后,固态电池的成本会大幅下降,届时三元锂电池的绝大部分份额会转化为固态电池,形成高端车型固态电池、中低端车型磷酸铁锂电池的格局。

到了2035年,动力电池市场,磷酸铁锂占比50%-70%,固态电池占比30%-50%。

(2)消费电子领域

手机、平板、笔记本电池等。目前主流是钴酸锂电池,价格高,主要特点是能量密度高于三元锂。

未来会全部被固态电池所取代。

储能领域固态电池无用武之地。储能多与光伏配套,光伏电站压根不缺地,重就重点无所谓,没有高密度建设要求。储能对价格、循环次数极为敏感,价格决定收益,循环次数决定模型久期。固态电池价格再怎么降,也高于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已经实现的循环寿命,高于固态电池的理论循环寿命。

三、固态电池的组成

1、正极

正极材料:固态电池正极和三元锂类似,主要采用高镍三元,长期方向是富锂锰基等锰系材料。

严格意义上说,正极应该是正极组件, 由正极材料层和 集流体构成。其中,正极材料层包括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活性材料为高镍三元;导电剂指炭黑、石墨烯等,解决活性材料电子导电性差的问题,确保电子能从活性材料传输到集流体;粘合剂则是把活性材料、导电剂牢牢粘在正极集流体上。三元锂电池正极集流体一般为铝箔,但硫化物固态电池集流体多采用不锈钢或镍基合金。

有人说用磷酸铁锂正极行不行,技术上当然可以,但是图啥?固态电池最大的优点是能量密度高,结果你整个比容量低的磷酸铁锂当正极,那还不如直接用三元锂呢。

2、负极

负极材料变更,是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关键。目前三元锂动力电池负极为人造/天然石墨负极(另搭配适量的导电剂、粘合剂),理论比容量372mAh/g;半固态电池主要采用石墨+高比例硅基;固态电池降逐渐转为硅基负极、锂金属负极,理论比容量达到4000mAh/g左右(在三元锂电池中,是不可能使用锂金属负极的,因为产生锂枝晶后,直接和液态电解液起反应。)

三元锂负极集流体材料一般为铜箔,但硫化物固态电池集流体多采用纯镍箔、镍基合金。

现在也有一些前沿探索,比如无集流体设计,将活性材料直接生长在锂金属表面(如硅纳米线阵列),从而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

3、固态电解质

三元锂电池使用六氟磷酸锂+溶剂+添加剂组成的液态电解液,固态电池没有电解液、隔膜,取而代之的是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解质主要分为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四大技术路径。目前全球研发的核心是硫化物路线,这是未来固态电池的核心路径。

(1)聚合物路线:

液态电解液主要是六氟磷酸锂+溶剂+添加剂,聚合物路线则是六氟磷酸锂和氧化乙烯等材料形成的固态物。核心问题是离子电导率低,可以用于半固态电池,不适合用于全固态。

(2)氧化物路线:

主要三大体系:NASICON型(如锂铝钛磷酸盐Li₁.₃Al₀.₃Ti₁.₇(PO₄)₃,缩写LATP),橄榄石型(如锂镧锆氧Li₇La₃Zr₂O₁₂,缩写为LLZO),钙钛矿型(如锂镧钛氧 Li₀.₃₃La₀.₅₆TiO₃,缩写为LLTO)。

多说一句:钙钛矿这个词,在太阳能电池中反复提及,被认为是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路线,但实际钙钛矿光伏电池,即不含钙元素,也不含钛元素,实际可能是铯碘化锡、铯碘化铅、甲胺碘化铅、苯乙胺甲胺碘化铅、甲脒碘化锡等等的一种;之所以叫钙钛矿,是其晶体结构——天然钙钛矿是一种发现于自然界中的矿物,其化学分子式为CaTiO₃,后来把与之又类似晶体结构ABX₃的材料称为钙钛矿。而橄榄石型结构,则是ABX₄晶型,最知名的,磷酸铁锂LiFePO₄就是橄榄石型晶体结构。

氧化物路线主要问题是离子电导率一般,材料脆性高,界面问题严重。

界面问题很好理解:液态电解液下,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均是和液态电解液接触,被液态电解液浸润。固态电池,则是固体和固体接触(高镍三元-固态电解质-锂金属),无法像液态那样浸润,容易因反应和体积变化失效,最终导致阻抗大幅上升、电池短路。

(3)卤化物结构

不含氧元素,而是含有卤元素,经典卤元素Cl(氯)、Br(溴)、I(碘)、F(氟) 。 目前卤化物结构主要为氯化锆锂(Li₂ZrCl₆)。

卤化物结构离子电导率处于氧化物和硫化物之间,与高压正极材料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可以实现高电压窗口下的稳定循环,但成本较高,且容易吸水潮解。

(4)硫化物路线

目前全球主要的研发路线,未来的主要技术路径。

不含氧元素,含硫元素。主要分为:

LPS型,如Li₃PS₄,Li₇P₃S₁₁。

硫代-锂快离子导体型(Thio-LISICON),分子式LixM₁₋yM’yS₄(M=Si 或 Ge,M’=P、Al、Zn、Ga、Sb,3 ≤ x ≤ 5,0 ≤ y ≤ 1),如Li₃.₂₅Ge₀.₂₅P₀.₇₅S₄。

锂锗磷硫型(LGPS),锂、磷、硫为框架、添加第 ⅣA 族元素,分子构成Li₁₁₋ₓM₂₋ₓP₁₊ₓS₁₂(x=0或者1,M为锗、锡、硅),如Li₁₀GeP₂S₁₂。

硫银锗矿型(Argyrodite),Li₇PS₆,Li₆PS₅Cl。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最高。

硫化物电解质的主要问题是电化学稳定性差、空气稳定性差,遇水形成硫化氢。针对这一问题,目前新型工艺为干法电极技术。目前主流的电极制备技术是湿法电极,正极为例,前文已叙、正极组件由集流体+正极材料(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构成,目前湿法工艺是以液态溶剂为载体,将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混合成均匀浆料,再通过涂覆、干燥、压实等步骤,在集流体上形成稳定的电极膜。而干法工艺则是直接将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的固态粉末混合后压制成膜,再贴合到集流体上。

此外,固态电池量产时因电极层间残余孔隙率导致内阻较高,需要等静压设备施加高压、高温去除孔隙和空隙,确保活性组分之间的界面充分接触。等静压设备是很多人看好的增量市场。

多说一句,从目前信息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技术路径还不太一样,宁德时代是硫化物路线LGPS型(即Li₁₀GeP₂S₁₂),而比亚迪采用的是硫银锗矿型,Li₆PS₅Cl然后再使用氧化物路径的橄榄石型锂镧锆氧(LLZO)包覆硫化物颗粒,通过材料混搭规避单一体系的缺陷。

四、各环节涉及公司

宁德时代、比亚迪作为电池企业,当然是主导者。

从材料角度来看:

正极材料不变,还是高镍三元,但工艺可能需要变更,这方面为容百科技、当升科技。但实际考虑固态电池和三元锂此消彼长,实际上可能并没有太大增量。

负极材料企业主要为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等。针对固态电池,贝瑞特三条硅基技术路线并行(硅碳、硅氧、气相硅);杉杉股份同步开发硅碳和锂金属负极。但同样,其实并没有太大增量。

固态电池淘汰的电解液、隔膜:电解液企业主要为天赐材料、新宙邦、泰瑞新材,其中天赐材料硫化物电解质前驱体做的不错。隔膜企业主要为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恩捷股份开始做全固态电解质。

从固态电解质角度看,布局企业挺多的,包括上游硫化锂,比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厦钨新能、容百科技等。从宁德固态和比亚迪目前的供应商来看,可能涉及到天赐材料、赣锋材料、金龙羽等。

等静压方面,龙头为瑞典公司Quintus Technologies,中国主要企业为中国钢研子公司钢研昊普,中航机载子公司子公司川西机器,包头科发,但似乎都没上市。要说起来的话,我的老相好汉钟精机甚至都能沾沾光(等静压工艺主要流程为包套密封、升温、抽真空、加压、保压、降压、降温,汉钟精机核心产品真空泵,以前在光伏领域卖,光伏萎缩后在突破半导体,一直比较墨迹)。

设备方面,这涉及的公司比较多,$先导智能(SZ300450)$ ,赢合科技,利元亨,此外,曼恩斯特、华亚智能(涉及干法电极)等。

前文已叙,一来固态电池真正的爆发是在5年后,二来固态电池是替代三元锂电池,对很多锂电池产业链公司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增量。设备公司可能业绩增量相对好一些。

从买车角度而言,很多朋友希望再凑合1-2年,买固态电池车辆,省的现在买完2年后就过时。我不赞同这种看法,未来5年固态电池会有个快速降本的过程,且目前技术还在快速发展,未来1-2年高价买固态电池车辆,很容易成为先驱……

本话题在雪球有47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