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https://weekly.1q43.blog/article/24bca795c956802a911efc7173a84d72
仅做个人收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美关系在前 20 年里变得越来越差,是因为中国变得越来越像美国。在最近的 10 年里变得越来越差,恐怕是因为美国变得越来越像中国。
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局。
我做梦也没想到,高举道德大旗重新开打的外卖大战,最终由罚款商家和罚款骑手的钱来维持“百亿补贴”。
尤其是红色的那家,据说现在基本靠裹挟商家参与活动来发券了,自己是根本不出钱的。(抖音说法,未经证实)
这两年报道村超的很多,但这篇是从乡村振兴的角度。虽然有点往学术框架里硬塞的嫌疑,但确实是给一筹莫展的乡村自发型振兴给了一个新的参考和学习样本。
美国历史就业率回调(造假)始末。
好了,现在两个超级大国,谁也别说谁了。
这篇文章简要探讨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现在还没有高铁。
但其实没有答案,只是列举了一些高铁建设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篇文章探讨了特朗普如何将种族问题和多样性培训定性为“分裂性”概念,并推出了相关的限制性政策与法律。
笑死,真的怀疑他从国内的相关 propaganda 里直接复制了文案。
虽然早就知道玩具和“衬衫”一样,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完成原始积累的重要轻工业品类的之一。
但看到这篇之前,我还还真不知道中国玩具产业主要集中在汕头市,具体来说是汕头市澄海区。
但这篇写的比较浅,之后可能会用 Deepresearch 重新生成一个关于中国游戏产业带的资料看看。
看这篇的时候,让我想起新闻实验室最新一期里随口谈到的一个角度:
疫情和过度的线上社交,可能加剧了包括男女对立在内的一些人际冲突。因为对于新一代的青年人来说,他们要么整日泡在(社交媒体)“算法”里,要么在很重要的阶段比如青春期遇上了要在线下空间强制保持“社交距离”的疫情。
因此,实际上他们习惯的社交模式与在物理空间中习得社交的上一代已经完全不同了。
真的很多在最近 10 年没有去过县城的朋友,对县城的印象停留在特别刻板印象的阶段,我会在下面的短视频举一个我之前看到过的“县城文学”系列摄影。
但实际上去了县城发现,很多县城无论是从城市形态还是消费模式上都已经达到了二线甚至一线城市的水平。可能也就是民风和大城市还有些许区别。
一则历史小故事:1946 年,在长崎原子弹爆炸的 4 个多月后,驻日美军组织当地一个中学的师生,进行了一场名为“原子碗”(Atomic Bowl)的美式橄榄球比赛。
笑死。
现在的美国人: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扔下原子弹向日本人道歉。
昭和的美国人:我们是不是应该让日本人搞点活动庆祝原子弹爆炸。
Labubu 在美国严肃媒体中的严肃探讨。
包括这个博主在内的许多摄影师,在过去几年拍了很多“县城文学”系的摄影和短视频作品。
但正如上面的那篇文章讲的,如果你真奔着这幅刻板印象去县城旅游的话,那大概率是要失望的。
能像视频里这么“小地方”的县城,现在还真是得仔细找一找才能找到。你能叫的上名字的,在社交媒体上吵起来的县城旅游地,都不会是这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