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钱 : 该配多少海外投资?

本文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NjE3NzQ3Nw==&mid=2247493741&idx=1&sn=d66d090de1211f8bd8ba5ecd194542e5&chksm=faf89647cd8f1f513696e05e52a70505e5366e2af59230db31318feb123b1417e018860e8a65&scene=58&subscene=0#rd
仅做个人收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创 也谈钱 2025-01-08 13:30 德国

?k=a7d68f63&u=https%3A%2F%2Fmmbiz.qpic.c

自从重新考虑海外资产配置,这几个问题从来没断过:

  • 美股估值这么高,现在入有没有风险?

  • 能买美股为啥还买 A 股?

  • 资产配置的合理比例是什么?

时间过了两年,我慢慢有个比较稳定的思路了,分享出来供大家讨论交流~

考虑海外投资大体有三种思路:

1、降低投资波动,改善风险收益比。以我们国家社保基金为例,社保基金的入水口、出水口都在国内,却持续配置了 10% 左右的海外投资 👇

?k=1428ccb2&u=https%3A%2F%2Fmmbiz.qpic.c来自《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2023年度报告》

2、追求更高的收益、更舒服的体验,最近几年很多观点认为海外投资收益高、糟心少。

3、按 GDP/市值分散,以保持和增长购买力为目标。

我的思路是以第 3 个为基础的,也最符合财务自由这个目标。如果投资是为了保持和增长购买力,配置海外投资就是把这个「购买力」从当地扩展到了全球。

……

所以第一步,我先找了全球 GDP 占比数据

?k=3fe7dd6d&u=https%3A%2F%2Fmmbiz.qpic.c

我选择的市场覆盖了全球大约七成的 GDP,但没考虑新兴市场,也没有加拿大和澳洲,出于几个想法:

  • 中国本身就是最大的新兴市场了;

  • 博格在《共同基金常识》中写到,基金的长期收益 ≈ 股息率 + 利润增长率 + 估值变化。而我发现中国之外的新兴市场利润增长率其实并不高,估值却和美股相似,加上规模也小,就排除了其他新兴市场;

  • 排除加拿大和澳洲,主要是他俩投起来没那么方便,占比也不大,就放弃了。

这样我就得到了一个基于 GDP 加权的基础配比。

……

但斯文森在《不落俗套的成功》中也建议我们,在投资时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偏好。所以我又基于自己在意的方面做了加减分 👇

?k=ff2670f4&u=https%3A%2F%2Fmmbiz.qpic.c

对计划长期生活的地方,可以保留更多购买力,比如多配置大约五年的家庭开支 👇 

?k=e0326445&u=https%3A%2F%2Fmmbiz.qpic.c

基于一个市场是否成熟、投资体验,酌情加分、减分 👇

?k=e19172e9&u=https%3A%2F%2Fmmbiz.qpic.c

想到近来大 A 的口碑,可能有小伙伴会想扣更多分 😂 我是这么想的。虽然 A 股对投资者不算友好,但根据有知有行的大类资产报告,长期还是能跟上人均 GDP 的 👇 

?k=f8fee404&u=https%3A%2F%2Fmmbiz.qpic.c

而且如果把国企、互联网头部企业单独拿出来,它们更在意投资者回报,所以我没有扣特别多。

市场不成熟有弊也有利。如果是个我们更了解的市场,有我们熟悉的投资工具、信任的主理人,不成熟的减分项,也可能变成超额收益的加分项 👇 就看不成熟的扣分,和超额收益的加分孰轻孰重了

?k=d2e8bc41&u=https%3A%2F%2Fmmbiz.qpic.c

这部分我算是比较乐观的,22 年找到了战略平庸这个理念,几个月前又开始尝试可转债,都有超额收益潜力。这部分留待 25 年检验,看看能否延续。

最后考虑当前估值和经济前景 👇 

?k=47a1ed71&u=https%3A%2F%2Fmmbiz.qpic.c

美股估值高是公认的,但增长也强劲,应该没太大争议。A 股现在我觉得不算贵也不算便宜,但港股很便宜。最近我把恒生高股息率指数、恒生中国央企指数、中证中国海外互联网指数的成分股找了出来,一份财报一份财报地读,真有种「看行情愁眉不展,看财报喜笑颜开」的感觉。

最后,看各自总分占比 👇

?k=402867ab&u=https%3A%2F%2Fmmbiz.qpic.c

我就得出了一个比较能说服自己的资产配置目标——海外投资的大体范围是 30~40%。

不是「正确」,不是「科学」,而是「能说服自己」,这可能和一些小伙伴想得不太一样。我觉得资产配置很难有个绝对科学、正确的标准答案,一千个人能得出一千种配置。

我的这个配置中,除了客观的 GDP 占比数字,也充满了我的主观偏见。所以这个结论也注定不适合每个人,但这个思路也许是有参考性的:

  1. 先基于客观世界确定一个数字基础,我这里用的是 GDP 占比;

  2. 然后思考哪些方面是自己主观在意的,基于这些方面打分,体现自己的偏好和判断;

  3. 最后得到一个结合客观事实和主观判断的结果。

说是资产配置,但更像是在量化我们对世界看法

我突然在想,投资中很多焦虑、痛苦的瞬间,根本原因可能不是亏钱,而是我们的投资和对世界的看法出现了偏差,或者我们根本没想清楚自己的看法是什么。

对我来说,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就是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未来规划和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尽可能看清自己的真实想法,知道何时应该修正,来获得舒服和自洽。

以上一点想法,不一定对,谨供大家参考。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