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http://life.wellwellsleep.com/post/life/2025-11-02-amazing-3d-printer
仅做个人收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双十一叠加深圳国补,拓竹五千多块的 P2S 套装降价到 3700 多。由于本身对 3D 打印觊觎已久,早就想玩一下 3D 打印,换了新屋后书房也有了些空间富余,于是下了决心,买。
拓竹的家用打印机有开放式横梁结构的 A1 系列和封闭箱体的 P 系列。前者是喷头做 X 轴移动,底板(热床)做 Y/Z 轴移动。后者是喷头做 X/Y 轴移动,热床做 Z 轴移动。理论来讲重量轻的组件移动起来更敏捷,且大家说即便大部分入门级打印耗材对人体无毒,多少还是有些味道,因此只考虑封箱的 P 系列。P 系列分为以下四种:
- P1S,第一代封箱家用机,上市两年多,是许多打印农场的首选
 - P1S Combo,在 P1S 基础上附带 AMS(Automated Material System),即如果要更换不同颜色的耗材,机器会自动切换
 - P2S,刚出不到半年的第二代封箱家用机,加强了用户友好度,热端(喷头)做了升级
 - P2S Combo,在 P2S 基础上附带 AMS 2代,主要比 1代增加了箱内烘干(许多打印耗材都要求足够保存环境干燥,以保证材料特性)
 
    俗话说的好,买新不买旧,没怎么过多考虑就定下了 P2SC 套装,毕竟 AMS2 的密封和烘干特性在全年绝大多数时间湿度保持60%+ 的深圳实在是太重要了。买了机器赶紧开始恶补知识,Bambu Handy,Bambu Studio,Makerworld 等软件自不必说,对外行最大的难度是打印材料怎么选。
    经过仔细学习,发现和普通 2D 打印在纸上打印机不同,3D 打印的耗材质量严重影响最后打印出品的品质。二者主要有以下重大区别:
- 2D 打印机喷头一种颜色一个,家用彩喷一般 4 色墨盒对应 4 个喷头;消费级 3D 打印机目前看最多两个喷头,材料倒可以连最多 20 种。也就是说 3D 打印机最多可以连接 20 种颜色/材料,但如果一次打印超出两种颜色或材料,就需要进行换料操作,每次切换料都是时间和材料的巨大浪费。
 - 2D 打印一张纸就几秒,通常一次任务就几分钟;3D 打印最短的作业几乎也要半个小时,大型任务打印十余个小时也并不罕见。
 - 纸质打印可靠性很高,原装墨水+原装机器,几乎不可能在一次任务中出现异常;3D 打印即便全套原装,由于打印出的成品涉及结构力学,材料也和打印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大型 3D 打印任务出现不可控的失败因素很高——即便是照抄 MakerWorld 社区的作业,也可能出现与原图不符的情况。
 
因此,3D 打印至今仍然只是小众玩家,甚至主要是学生党的试验田。从拆箱、组装到打出第一个 Hello World,还远远达不到普通家庭给钱出货的用户友好。即便是热爱折腾的老工程师本人,第一天晚上也花了两个小时才勉强打出了第一个摆件,热了一身汗——官方广告是 20 分钟出货,现实是对着开箱说明书操作,20 分钟还通不了电。
    15公斤的机器让用户自己拎袋子提出来,可见其用户画像…
不过比起上一辈和上上辈家里囤木头钉子解决家庭大大小小的修理和修补事宜,3D 打印机似乎是新时代的修补工具——只要有能力找到/画出结构件,这么看似乎又是体力转向脑力解决问题的模式。
    
Hello World 式的小船 Benchy
第二天教大鹅学会打印了关节玩具,可趴可站一次成型。这种大概只有 3D 打印机能生成,因为没有任何连接接缝。
    关节玩具
玩了几天,觉得好像给中老年退休工程师吹来了新的琢磨方向——除了充电头、钓鱼、养鱼之外的新领域……
工作上逐渐发现了一些新的思路,逐步理性也逐步失去人性。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的确在保证更高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却也在开始内耗,怀疑这一系列火车难题的裁决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最近我党和美帝的关税、军事比试频频登上新闻。从国内新闻看似乎我党颇占上风,但西方似乎也并没有影响太大的民生。人的短短一生似乎还是应该享受自己活着的时间,而不是靠着国家大业和宏伟叙事填肚子。在这个看不清前途和「国运」的当下,似乎更应该好好珍惜身边,好好享受每一分钟。不过父辈对于孙辈(小瓜)的溺爱简直毫无底线——当年我爸说我奶奶溺爱孙子孙女的原文,成就了他当爷爷默默不语偷偷着溺爱的最大反差。世界在变,人也在变,行吧。
这次的结尾短篇有点多… 合唱团约在 1 月 25 日专场演出,最近疯狂嗷嗷加练。虽然对演出很期待,对质量很担心,但对音乐仍是一如既往的热爱。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练,演出时不要糟蹋自己(和观众)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