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判断自己是否真正在复合增长, 有两个关键角度: 第一,你现在做的事情,是否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还可以复用,还可以继续让你受益?如果不是,你可能只是在挣扎,而不是在增长。 第二,你现在做的事情,是否存在毁灭性的风险?如果是,即使短期有收益,也只算无法长期增长的赌博而已。 把这两个要素把握好,稍微给点时间,五年以上,你自己都会对于自己的增长幅度感到惊讶。
2/ 时间长了,很容易看出大部分人的行事模式的缺陷: 第一,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耐心积累,在任何竞争中都没有明显优势。那么日常自然也会非常辛苦非常累。 第二,因为急于求成,容易利令智昏,常把自己置于看上去概率不大,但可能彻底毁灭的风险之下, 并自信满满的合理化。风险遇上一次,就把之前十几年,几十年的积累全部消灭,然后被迫从零开始。
3/ 对冲基金 Amaranth Advisors 2006年九月破产的事情已经过去快二十年了,其管理资产最高时达到九十六亿美元。最近看到一本 2013年出版的书,名叫“Hedge Hogs: The cowboy traders behind wall street’s largest hedge fund disaster” (对冲刺猬:华尔街最大对冲基金灾难背后的牛仔交易员), 作者 Barbara Dreyfuss, 里面有大量详尽的细节,读后颇有感触。
4/ Amaranth 的利润,主要依赖年轻的天然气期货交易员Brian Hunter (1974 – )。 Hunter 炒作天然气期货发财的操作,并不像外人臆想的那么高深莫测。2005年夏季天然气价格便宜的时候他购买大量几个月后天然气价格上涨的期权,当年 8月25号墨西哥湾的 Katrina 飓风意外来袭,摧毁大量油气管道和钻井平台 ,天然气期货价格暴涨,他为基金赚取了接近十亿美元的利润,自己也获得了一点一三亿美元的奖金。
5/ Hunter 暴利的关键是巨大的杠杆率和仓位。2006年九月 Amaranth 破产的时候,公司在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 (NYMEX)一家上面的天然气期货的仓位高达十五万手,占 NYMEX 所有合约数目总和的 40%以上,接近全美居民天然气使用量的 百分之四十。天然气期货价格每 10 美分的价格波动,对于 Amaranth 而言等价于一亿五千万美元的利润或者亏损。巨大的仓位意味着他有能力暂时把市场交易价格推到严重背离基本面,极为荒谬的程度,但也意味着其仓位的流动性有时非常浅薄,平仓时会把市场价格推往对自己不利的方向,理论上的纸上富贵可以很快萎缩甚至变成亏损。
6/ Amaranth 在2006年八月底还有超过十亿美元的理论上的利润。但在 八月29号收盘时,某个天然气期货合约的仓位因为赌错,一个小时内亏损六亿美元。这个损失导致第二天基金的保证金要求迅速增加了15亿美元,被迫平掉一些仓位,平仓时天然气价格朝对其不利的方向继续变化,导致保证金要求继续迅速增加,亏损继续扩大,直到最后彻底崩溃。到九月底Amaranth 宣布破产清盘时,投资者相对于年初时的损失高达60%, 基金资产价值从顶峰时的96亿美元跌到接近 30亿美元。
7/ 2005年全年,Hunter 的团队给Amaranth 带来的利润接近十亿美元,占整个基金利润的98%。 当一个基金赚了大钱后,大部分人不会询问和质疑利润的来源和机制。但 Amaranth 的一位大客户,德高望重的老江湖,Larry Fink (1952 – )老师,却马上嗅出了一些不安。对,就是贝莱德 (Black Rock) 的Larry Fink, 2023年他老人家主导申请的比特币 ETF, 第一次真正把华尔街的机构大资金,引入比特币。可以参见笔者的老文章:王川:为什么人们守不住四年三倍的资产?
Fink 的本能反应是,“当你看到超乎寻常的成功时,你必须要问,我是否承受了过大的风险?”2006年第一季度,他情愿支付3%的罚金,也要提前把贝莱德在Amaranth 的投资赎回。
8/ 因为 Hunter 的仓位极大,并且把市场价格扭曲到和供需基本面严重脱离,一些和他做对手盘的对冲基金相当长一段时间,蒙受了巨大损失。有个叫 MotherRock 的小基金想要坚守基本面策略,但因为短期回报不好,净值回撤 25%,投资者就要撤资,而最终被迫于八月初关门。另外一个做天然气交易的明星交易员 John Arnold, 因为财大气粗,采用和 MotherRock 类似的策略坚持到了八月底,终于把 Amaranth 击垮,他管理的基金当年回报超过 300%,个人净赚接近 20亿美元。 坚持真理着实不容易,有多大的本钱,才能坚持多大的真理。 可以参见笔者的老文章:王川: 长期主义的实践为什么这么难
9/ Brian Hunter 在 Amaranth 倒台后,重操旧业,2007年自掏腰包一百七十万美元,开了一家新的交易天然气期货的对冲基金,一度获得了几十名投资者注资八亿美元的承诺。后来他被控操纵期货市场,被美国联邦能源监管署 (FERC)开启民事诉讼,基金被迫停业。2011年被判罚款三千万美元,然后就很少听说他的消息了。假设 2005年一点一三亿美元的奖金,交了一半的税,只剩下五千六百万。再赔三千万,只剩两千六百万美元 (这假设他不吃不喝,还不包括律师费和中间各种折腾的成本),按照现在的市价不够买240 张大饼。拉长二十年后再看这个结果有些魔幻:就这点东西吗?当初上全国新闻杂志头条,多少人羡慕的明星交易员,也就无非如此吗?那么多不眠之夜,那么多疯狂的折腾,还不如拿着240张大饼躺平吗?
10/ 加州圣地亚哥县退休公务员的养老金(SDCERA),是 Amaranth 垮台的受害者之一。SDCERA 给退休人员支付的福利是基于年均回报8.25%的假设计算的,但2000到2005年的实际年均回报只有 5%。退休人员的福利成本越来越高。大家都是”既要, 又要”,因此管理者有巨大压力去把部分养老金放到很难评估风险的对冲基金里谋取高回报。 2005年七月 SDCERA 管理层投票批准把一点七五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 Amaranth 里面,为此要支付每年3.5% 的管理费, 和20%的利润分成。
11/ 管理者为了平息退休人员对于资金安全的焦虑,承诺会紧盯对冲基金的回报,每个月都去盯,如果表现不好就马上准备撤资。 对冲基金为了拿到客户的钱,当然开始都满口答应,好话说尽。而因为客户盯得太紧,对于基金经理而言,完全没有“躺平几个月甚至两三年,慢悠悠等待,什么都不做”的选择,只能被迫每天盯着几个大屏幕,杀红了眼般的急功近利。 基金内部,如果某个明星交易员的短期策略赚了大钱,即使有巨大潜在风险,大老板也有巨大压力立刻把更多资金投放到这些短期策略上,而把其他交易员那些本来配置在长期稳健策略上的部分资金抽走。
12/ 最后的结局也很老套,短期策略突然失效,突然巨大亏损,根本没有时间和客户沟通基金就突然破产。SDCERA 的 1.75 亿的原始投资,2006年四月扣掉管理费和利润分成后,理论价值涨到 2.44亿美元,等到九月底破产清盘时,只拿回了七千万,相当于一年亏损 60%。养老金本来想获得超值回报,却发现自己亏损惨重,最终成为别人超值回报的源泉。退休老头老太的福利被大幅减少,大家呼天喊地。Amaranth 总裁之前对于风险管理的承诺的各种华丽优雅的修辞,实际价值不如一张手纸。
13/ 类似的案例见多了后,就会意识到投资领域急功近利的压力是结构性的存在,大部分时间非常强大,永远不会消失,永远会有很多机构重复着“着急 – 被迫冒更大风险 – 暂时获得一些小利 – 风险太大而突然遭遇惨重损失 – 被迫从头开始 “的怪圈。 投资业之外的小白们,误以为机构投资者有着几百人的团队和那么多漂亮的大屏幕,肯定有三头六臂点石成金的能力。殊不知95%以上的机构投资者都是长期回报低于市场指数,每天承受巨大压力,不能好好睡到自然醒,被后面的金主抽打着的赌徒。这种认知上的严重而顽固的错位,真是一个天大的黑色幽默。
14/ 而深刻理解这种急功近利的普遍而强大的结构性存在后,人就更加自信,更加不着急了。因为知道风险积累而突然爆仓的一地鸡毛注定时常发生,而大部分时间躺平,耐心的积累等待,才能轻松把握住突然浮现的机会,才是幸福成长的真谛。可以参见笔者的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