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https://www.lukew.com/ff/entry.asp?2126
仅做个人收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下是整理后的中文摘要,采用Markdown格式:
# 如何用AI解决正确的问题——Dave Crawford演讲笔记
在Future Product Days的演讲中,Dave Crawford分享了如何有效将AI整合到现有产品中并避免常见陷阱的见解:
## 核心观点
* 许多团队接到"加入AI"的指令时,容易陷入"AI万能锤"陷阱——把每个问题都看作AI钉子
* 关键不是"能用AI做什么",而是"用AI做什么有意义",应聚焦AI能为用户创造最大价值的场景
## AI交互模式
用户主要通过四种方式接触AI:
1. **发现型AI**:替代搜索功能,帮助发现信息和建立连接
2. **分析型AI**:通过数据分析提供洞察(如医疗影像诊断)
3. **生成型AI**:创造图像、文本、视频等内容
4. **功能型AI**:直接执行任务或与其他服务交互
### 交互上下文谱系(用户负担由高到低):
- **开放式对话框**(如ChatGPT):需用户提供全部上下文,负担高
- **侧边栏体验**:掌握部分应用上下文,仍需切换
- **嵌入式**:深度融入用户工作流
- **后台型**:自主运行无需交互
## AI产品开发原则
* **简约思维**:提供明确价值,让用户清楚能获得什么
* **情境思维**:利用现有上下文定制体验
* **全局思维**:从大处着眼,逆向推导
* **挖掘-推理-推断**:充分利用用户提供的信息
* **主动思维**:预测用户需求提前行动
* **责任思维**:考虑环境成本影响
* **价值优先于体验**:核心是交付价值
## 适合AI解决的问题
✓ 用户厌烦的枯燥任务
✓ 当前外包的复杂活动
✓ 耗时的冗长流程
✓ 造成痛苦的挫败体验
✓ 可自动化的重复工作
## 重要提醒
× 不要用AI解决已有简单方案的问题
× 并非所有AI都需要聊天界面,传统UI可能更优
⚠️ 用户对AI的容错率极低:一次糟糕体验平均需要8个月恢复信任
🔍 当前重点应是"寻找正确问题"而非"寻找完美解决方案",应解决真实痛点而非炫技
(注:根据中文阅读习惯对部分案例表述进行了本地化调整,保留了核心术语的英文标注,采用分层缩进结构增强可读性)
—————
在Future Product Days大会的《如何用AI解决正确的问题》演讲中,Dave Crawford分享了如何有效将AI整合到成熟产品中而不落入常见陷阱的见解。以下是我的演讲笔记:
- 许多团队都接到过”去给产品添加些AI功能”的指令。对于AI这项技术,很容易陷入”拿着AI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的陷阱
- 我们需要专注于在能为用户带来最大价值的地方使用AI。重点不是我们能拿AI做什么,而是用AI做什么才合理
AI交互模式
- 人们通常通过四种主要交互类型接触AI
- 发现型AI:帮助人们查找、连接和学习信息,常替代搜索功能
- 分析型AI:通过数据分析提供洞察,例如从医学扫描中检测癌症
- 生成型AI:创建图像、文本、视频等内容
- 功能型AI:直接执行操作或与其他服务交互,实际完成任务
- AI交互模式存在于从高用户负担到低用户负担的上下文谱系中
- 开放式文本框聊天:用户必须提供所有上下文(如ChatGPT、Copilot)- 用户操作成本高
- 侧边体验:对应用其他部分有一定上下文感知,但仍需切换上下文
- 嵌入式:高度情境化的AI,直接出现在用户工作流程中
- 后台型:自主执行任务而无需用户直接交互的智能体
AI产品开发原则
- 简单思考:打造有意义且能提供明确价值的产品。用户需要清楚能从你的AI体验中获得什么
- 情境思考:能否利用现有上下文让体验更相关?在用户工作流中定制体验
- 大胆思考:AI能力强大,不妨先设想大场景再逐步收敛
- 挖掘·推理·推断:充分利用用户提供的信息
- 前瞻思考:在用户开口前,你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 责任思考:考虑使用AI对环境和经济成本的影响
- 我们应优先关注价值交付而非愉悦体验
适合AI解决的问题
- 用户觉得枯燥乏味的任务
- 用户当前外包给其他服务的复杂活动
- 耗时过长的冗长流程
- 造成用户困扰的挫败体验
- 可自动化的重复性工作
- 不要用AI解决已有简单方案的问题
- 并非所有AI都需要聊天界面。有时传统UI比AI更合适
- 用户对AI的容忍度和宽容度极低。一次糟糕体验后,用户平均需要8个月才会再次尝试AI产品
- 我们现在应该寻找正确的问题去解决,而非为问题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案。构建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而非仅仅展示AI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