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Bin | 詹斌 : 被政治伤害是一件微妙和深远的事情

本文转自: https://horse.im/1866
仅做个人收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Image_fx-2025-05-17T153527.822.png

X 上看到一个在日的推友说在业务超市买到盐水鸭的事情,然后就有不同人的讨论,好吃与否,哪里买的,还有什么可以买,我也要去买云云。但是就会蹦出一条,“中国驻美使馆也可以吃到,只要大使同意”。不由得就觉得厌烦和同情的感受同时升起。

这就是我觉得“政治伤害”一种典型的状态,它既微妙也很深远。简单来说,它让自己没有了正常人的议题能力;此外,它让人容易干涉其他人的正常交流。

题主内容是“转了两个超市买了四包,500日元一包便宜好吃”,其实设定了主题和交流情境。如果你对他人的议题感兴趣,显然这个主题和情境是在那里,需要尊重的。但是很多人已经没有生活了,社交媒体对他们而言就是“政治烂梗乐园”,抓着几年前的烂梗不放,全 X 上到处找“盐水鸭”或者其他类似的图腾词汇,呀,发现了,赶紧去抖个精灵,显得自己是个“政治达人”,站反对/讽刺立场什么的。

对,这是一种伤害,就是对一个人的智识,志趣,生活的全面伤害,几个烂梗接手了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原本应该丰富的人。

它会进一步扩展就在于,感染了一个人以后,基于这个人可以继续去伤害社交媒体交流场,比如在大家聊生活很愉快的时候,插入这一条,然后还有一两个捧臭脚的去跟,然后再回复一句“你懂的”,活生生在他人的话题和情境里插入一团格格不入的,嗯,约等于随地扔垃圾的行为。

不仅伤害交流场域,而且也伤害政治。原本政治议题人们可以用合理的方式,合理的节奏和密度来关心,但是这样横冲直撞/到处扔垃圾的人,只会让人连带着对政治议题产生厌烦,“干脆都屏蔽”。政治这个东西,它如何连基本的严肃面目都无法保持,那确实也变得跟垃圾一样了,被人们乱扔或者屏蔽。

总结一下,上述小小的每天都在发生无数起的微型事件里,政治伤害包含多重:个人的无趣化,被政治议题捕获;对他人缺乏理解和尊重,将政治议题绝对化;破坏交流场域,把政治议题垃圾话;反过来伤害政治,消解政治议题的严肃性。

不过,日常生活中这种“微妙和深远”的“政治伤害”显然更多更多,社交媒体政治梗化和极化,长期的/广泛的/持续的伤害了很多人。还可以稍微扩展一下,因为有些人不太懂“政治”,它是包含了很多价值观问题的包括女权/男女关系/种族/地域等等。

这个时代,愿意自己开一个帖子讨论政治,表达观点,而不是到处扔垃圾的人是值得珍惜的。还愿意严肃讨论,用它适合的词汇进行表达和讨论的,更是难得。

最后我还是要补充一下,“万一人家留言的是熟人不行吗”,这也是我很奇怪的一点,如果是熟人朋友,我们不是应该更彼此珍惜吗?有一些人总会觉得熟人朋友就可以随性乱来,我倒是觉得更加奇怪。

当然,我还要最最后补充一下,不管是批评/提醒,还是我真实持有的“同情”态度,都可能伤害到人,对此请允许我诚恳道歉。如果有人感到冒犯,或者生气,请允许我再次持有批评/提醒和同情的态度,这样也是一种被伤害的结果,社交媒体持续的对立讨论让每个人都过于容易进入了“易怒”的情绪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