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解人生》–要想将时间和金钱用到极致,时机很重要

写在前面

本书的核心所在:人生须尽兴,而不仅是图存活。本书不是教你如何增长财富,而是如何充实人生。

1 极致人生

尽管我们每个人都至少有可能在未来赚更多钱,但我们绝对无法回到过去并夺回逝去的时间。所以,不要因为怕浪费钱而错过机会,浪费生命才是更应该担心的。

当你90多岁时,你认为自己去爬罗马的西班牙阶梯还能获得多大乐趣?

要想将你的时间和金钱用到极致,时机很重要。

为了总体上增加你人生的充实感,在合适的年龄获得各种体验很重要。

《要钱还是要生活》这本书提出,你的钱代表了生命能量。生命能量是你活着的所有时间,只要你工作,你就消耗了有限的生命能量。通过工作赚的每一分钱,都代表了相应消耗的生命能量。无论薪水高低,都是如此。

许多心理学研究都表明,相比于花钱买物品,将钱花在体验上能让我们更加快乐。

你的人生是你体验的总和。

既然处理能量的回报是你选择的体验,那么获得极致人生的方式就是让这些体验的数量最大化,特别是正面体验。

人生只有一次,现在就开始思考如何拥有最刺激、最快乐、最满足的一生吧!

建议
◎现在就开始积极思考你想要获得的人生体验和想要经历的次数。体验有大有小,有免费的,有花钱的,有慈善的,有享乐的,但建议你思考一下你真正想从人生中获得哪些有意义的难忘体验。

2 投资体验

你人生里做的每一件事——你每天、每周、每月、每年及一生仅一次的所有体验——都决定了你是谁。

《唐顿庄园》里的管家卡森说过一句充满智慧的话:“人生就是不断收集回忆的过程,最终能陪伴我们的也只有回忆了。”

我们的文化倾向于忽视其他美德而过分强调蚂蚁的美德,即勤奋工作与延迟满足。

体验就是如此:当你投入时间或金钱去获得体验时,收获的将不止当下的愉悦,还会有持续不断的红利,也就是我第一章提到的回忆红利

投资体验也是如此。当你体验一件事时,你可以获得当下的、即时的愉悦,同时也留下日后可以重温的回忆。这是作为人很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好是坏,你日后都会重温这个体验,而且常常不止一次。可能是听到一首你很喜欢的歌,可能是闻到一缕熟悉的气味,或者看到一张老照片,然后你的记忆突然被启动,你将重温某种体验。例如,你可能会想到自己的初吻,如果那是一个愉快的体验,你可能会感到眩晕发热,也有可能会暗自偷笑,因为你当时戴着牙套,那个吻虽然尴尬,但依然甜蜜。因此,每次只要你想起最初的体验,你都会从心理上、情绪上重温一次,获得一次额外的体验。

回忆带来的愉悦可能不及初始体验的万一,但是,那些回忆造就了现在的你。

保利和许多投资房地产的人一样,只考虑金钱回报,没考虑体验回报。这就是我反复谈论的那个错误的另一种版本:不停地赚钱再赚钱,完全忘了赚钱是为了获得定义你人生的体验。

你想想看,无论你想要的体验是学习、滑雪、陪伴子女长大成人、旅行、与好友聚餐、推进某项事业、听演唱会,还是丰富多彩的体验组合,我们赚钱都是为了获得体验。

随着年龄增长,你实际能获得的体验将减少。确实,你需要钱来养老;但是,未来你将主要依靠回忆度过退休生活,所以一定要花足够的钱投资回忆。

用一句话总结我的投资建议,那就是:投资人生体验,并且趁早开始!趁早开始!趁早开始!

就花钱和分配时间的方式做出深思熟虑的选择,是充分利用生命能量的必要之举。

建议
◎记住,我说的“趁早”是“现在就开始”。回想一下你曾经向往过的体验,看看其中哪些体验适合在今天、本月或今年实现,如果你现在不去实现,将带来什么样的风险。
◎想一想你愿意和谁一起获得体验;再设想一下,和这些人及早获得体验,将收获怎样的回忆红利。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主动增加自己的回忆红利。多拍一些体验时的照片有用吗?是与那些曾一起共度欢乐时光的人重聚?还是制作一个视频或相册?

3 为什么要死前归零?

如果你人生花了太多太多时间赚钱,但是死前未能花完,那么,你就是白白浪费了太多宝贵的生命,这些逝去的时光绝无可能再找回来。如果你死前还有100万没花完,那就是有价值100万的体验没有享受到;如果有5万没花完,那就是有价值5万的体验你没有享受到。无论剩多少,都不是你人生的最优解。

你自己的收入无论比上面的例子是高还是低,都无关紧要,因为结论仍然成立:如果你不想浪费自己的生命能量,你的目标应该是死前花光所有钱。

生命周期假说”(Life-Cycle Hypothesis, LCH)。此假说关注的是,人们在一生中如何管理自己的支出与储蓄,才能做到“钱尽其用”。他提出,要在你的人生历程中钱尽其用,就得“身逝之日,财富用尽”

保险起见,但也为了避免不必要地留下钱,就按人能存活的最大年龄来算。所以,按照莫迪利安尼的观点,一个理性人将按这个“最大年龄”分配自己一生的财富。

你当然可以把钱留给你在意的人或事,但事实是,那些人或事早一点得到你的财产将更好,为何要等到你死后?

我为何说人们存太多、想太远呢?我看过统计资料。你去看看随年龄变化的净资产数据就会发现,大多数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积累财富,大部分人直到很晚才开始消耗财富。

有些人退休前说存钱是为了退休,可退休后根本没有使用这些存款

有些人原本确实打算花钱,不过一旦到了某个年纪,他们就发现自己的需求改变了,或者说是减退了。退休规划专家甚至用专门的术语描述这种消费模式:“活力之年”(go-go years)、“慢活之年”(slow go years)和“失活之年”(no-go years)。[插图]具体来说,活力之年指刚退休时,你急于实现所有那些被推迟到退休的体验,身体和精力(通常)也允许你去追逐这些体验。然后,通常到了70多岁的时候,你遗愿清单上的愿望都实现了,身体也衰弱了,因此你开始慢下来。再之后,在你80多岁或更晚的时候,无论你还有多少钱,你的“活力”都所剩不多了。用一个退休规划顾问的话说就是,“我的父亲86岁了,他哪儿都不想去,只想待在家里。”

人们之所以常常存太多、花太少,去世时仍有余钱,背后还有一个更加“主动”的原因。有些人事实上从未想过将所有钱都花在人生体验上,而是存钱防老,应付意外花销,特别是医疗开支。

真正的“生活”与仅仅“活着”之间相差十万八千里。我宁愿为了生活花钱,也不愿将工作多年存下来的钱,浪费在戴着呼吸机苟活数月上,这样的生活毫无品质可言。如果过于痛苦,生活品质甚至可能为负。因此,与其“预防性储蓄”(这是经济学家的叫法),我宁愿顺其自然。我们每个人早晚都会死,我宁愿“死得其时”,也不愿牺牲我的美好岁月,只为在生命尽头赖活几天。用我的话说就是,“坟墓里见!”

更加明智的做法是将你的医疗支出花在“前端”(保持健康,预防疾病),花在“后端”将很不划算。

你担心的每件事,都有相应的保险产品提供保护。当然,我并非建议你各种保险都买,众所周知,买保险要花钱,但保险公司既然为各种风险都设计了保险产品,那就表明这些风险是可以量化和消除的。

建议
◎如果你仍然担心并拒绝死前归零这一观念,那试着搞清楚这种心理抗拒从何而来。
◎如果你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天都想上班,那就看看如何花钱与工作日程不冲突。

4 如何花钱?(不会真的在死前一分不剩)

你在临终时留下太多太多钱——这也意味着你浪费了太多生命能量用来赚钱,而赚到的钱却无福消受。

仅仅知道一个近似的寿命,就能让你做出更好的赚钱、存钱及花钱的决定。所以,我强烈建议你试用一下预期寿命计算器。

人寿保险是预防自己太早去世,花钱保护遗属,而年金是预防自己寿命太长而缺保障(存款花完了,人还活着)。

关于退休支出,一个很流行的经验法则是“4%法则”,也就是退休后每年取出4%的存款。如果有年金,你每年领到的钱很可能超过你年金缴纳额的4%。而且与4%取款不同的是,这些钱只要你活着,就肯定能领到。

单纯因为太害怕人还活着钱已经没了,或者只要一想到死亡就害怕,而不敢看那些数字。如果你的生活充满恐惧与逃避,那我敢说,你要么会无谓浪费钱财,要么会因为谨小慎微,而在临死之际留下辛苦多年赚来的钱,也就是说,你一年又一年的工作,到头来只是替自己的恐惧做白工。

本书的前提是你应该关注自己人生的愉悦感最大化,而不是财富最大化,这是两个非常不同的目标。钱只是达成目标的一种手段,赚钱可帮你实现人生愉悦这个更加重要的目标,但试图实现财富最大化实际上会妨碍这个更重要的目标。

“人类大脑面对死亡生来就是不理性的。”人们总是避免谈起死亡,就好像死亡永远不会降临,太多人对于死亡没有规划。对他们来说,死亡只是未来某个神秘的日期。

我的意思不是说你应该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生活。我们总是需要在活在当下与规划未来之间取得平衡,随着死亡临近,这个平衡也将逐渐倾斜:离死亡越近,就越需要紧迫感;而离死亡越远,就越应该也越是可以规划未来。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不研究自己的死亡时间,行为处事就好像我们将永生一样,那么,我们将绝对无法取得适当的平衡。

建议
◎如果你担心自己某一天人还没死、钱已经花光了,那可以花一点时间看看年金,把它当作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5 那孩子们怎么办?

无论你要分给子女多少钱,请在死前就给他们,为什么要等到死后?

如果你真的像自己说的那样把孩子放在首位,那就不要等到离世后再来展现你的大方。

既然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而你又那么在乎自己的孩子,那你为什么要等到那个“随机”的时间才让你的子孙后代拿到你给他们的遗产呢?实际上,你怎么能确定你的孩子在你去世时都还活着呢?

如果你一直等到死后才让子女继承遗产,你就相当于“听天由命”了,我称之为“三个随机”:在随机的时间,将随机的财产数量,给予随机的人(因为谁能知道你的继承人中,哪些在你死的时候还活着?)。随机,怎么可能是为他人着想呢?

在孩子与财产赠予方面,为何那么多人的行为不能更加审慎?其中一个原因是随波逐流,它是审慎的反面。随波逐流很简单,你身边大部分人都如此,所以,当你跟着他们有样学样时,也就和其他人一样随波逐流了。事实上,你可能都意识不到自己是在随大流。

弗吉尼亚都从父母的经历中学到一个教训:不要等到死后才给钱。对于她五个年龄在29岁到43岁的子女及继子女,她和丈夫决意根据他们的需要尽早把钱给他们。“如果你在30岁时拿到钱,”她正确地指出,“你就可以买一栋不错的房子,在你希望的环境里养育孩子,不必像我一样历尽千辛万苦。”

如果金钱的最佳效用期(金钱能带来最大用处或快乐的时间)发生在30岁,那么你在30岁时,用每一分钱都能买来等值的快乐。到你50岁时,金钱的效用大大降低,你花同样的钱,所获得的快乐却大打折扣。你在身体健康、活力四射的30岁时花1美元就能获得的快乐,此时需要花更多的钱(例如1.5美元)才可以得到。

假设你无视我的建议,没有提早将钱交给子女,而是遵循更传统的方式,在死后留一些钱给他们。假设你的预期寿命是86岁,你的长子比你小28岁,那么在你去世时,长子在他58岁继承遗产。这个时候,他早就过了能从那笔遗产中获得最大快乐的“高峰”年龄。虽然我不知道高峰年龄究竟是多大,但是基于我对人类生理与心理成长的了解,应该是落在26岁到35岁之间,58岁显然过了这个最优点。

我确实坚信,对于子女来说,你真正的遗产是与他们共同拥有的体验,特别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创造的那些体验——你给予他们的教诲及其他回忆。

我首先要明确我的主要观点:你留给子女的众多体验之一应该是“陪伴”。

我之所以强调亲子体验价值的量化,原因就在于,它可以迫使你停下来思考什么才真正符合孩子的最佳利益:可能是赚更多钱,也可能是花更多时间陪他们。太多人会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在工作,他们只是想当然地认定,赚更多钱对孩子有好处。但是,除非你停下来思考那些量化的数字,否则你不可能知道,牺牲时间赚更多钱是否会给孩子带来净收益。

对你和你的孩子来说,你多干的每一小时真的值得吗?工作能增加你的遗产,还是说工作反而会消耗你的遗产呢?

我要再说一遍:金钱的目的是获得体验,对你的孩子来说,其中一种体验就是陪伴。因此,如果你光顾着赚钱,而不去和孩子创造共同的体验,那么,无论对你,还是对你的孩子,都是一种“剥夺”。

如果你真的理解了“你留给子女的遗产是体验”这一观点,那么你可能会得出一个略显激进的结论:一旦你的财产足够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那么,你继续去工作赚更多钱,实际上可能是在消耗给子女的遗产,因为你与他们相处的时间变少了!你越是富有,这一结论可能越是正确。

无论金钱或时间是给子女,给慈善机构,还是给你自己,关键点都一样:存在一个最佳时机,但绝不是在你死后。

身上,花在你深爱的人身上,还是捐给慈善组织。

建议
◎思考你希望在多大年纪给子女钱、希望给多少,从同样的角度思考对慈善事业的捐助。与你的配偶或伴侣讨论这些问题。现在就去做!

6 平衡人生

我的结论是,钱的效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钱给婴儿及老人带来的效用非常相似:在生命的起点与终点,钱几乎都毫无价值。

我们的大部分支出都应该集中在真正的黄金年华,而不是延迟满足。

没有什么比健康更能影响你享受体验的能力,在任何年龄都是如此。健康实际上比金钱宝贵得多,因为身体很差的话,无论多少钱都无法弥补,而身体好但没钱的人,依然可以拥有许多美妙的体验。

建议
◎想想你现在的身体状况:什么样的人生体验是你现在可以,但日后可能无法实现的?
◎想出一种投入时间或金钱就能改善身体状况,进而提升未来所有人生体验的方式。◎学习如何通过改善饮食习惯来保持健康。此类书籍有很多,我非常了解并始终推荐的一本是《食为本》(Eat to Live),作者是医学博士乔尔·福尔曼(Joel Fuhrman)。
◎多从事喜欢的体育活动(例如跳舞或徒步),它同样可以让你更能享受未来的体验。
◎如果相比于金钱或健康,你享受体验的能力受时间限制更大,那么想出一两种可以通过花钱解放更多时间的方式。

7 分段人生

如果有人能提早告诉我,到这一天的时候,我的女儿将不再喜欢看“长鼻怪”,我很可能会抓紧时间陪她再多看几遍。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你很难知道,具体哪一天你将无法继续做某一件事——有些事似乎在不知不觉间就渐渐离我们而去了。直到它们彻底远去,你可能都未曾给予太多关注,甚至丝毫不曾留意。你只是下意识地认定,有些事将永远存在,但显然,它们不会。这是必然的,且令人难过,但也有好的一面:意识到任何事都无法永存,都将消逝、死亡,可以让你在此时此刻对万事万物更加心怀感激。

这便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死亡’无数次”的玄机所在:十几岁的你“死”了,身为大学生的你“死”了,单身未婚的你“死”了,身为父母、子女尚小的你“死”了,诸如此类。这种“迷你死亡”无法逆转,也许“死亡”这个词有点严重了,但这个意思你应该能懂:我们一直在“前行”,从一个人生阶段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我知道,我死啊死的说了太多,但积极的一面是,我们拥有这么多条“命”,可以让我们去生活,去享受,去活得淋漓尽致!

一个人的一生中,过度的延迟满足及由此产生的悔恨,不会只发生一次;相反,在你人生每个阶段都可能发生:从高中时期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美好未来,只知道埋头学习而牺牲太多,错过无数青春期的快乐,到中年时期为了一次又一次的升职,只知道永不停歇地工作,而一再错过自己青春期孩子不能重来的成长。

澳洲有一个名叫布罗妮·韦尔(Bronnie Ware)的姑息护理师,她的工作就是照顾生命仅剩数周时间的病人。她跟病人谈论“如果人生可以重来”的话题,并发现了最为常见的五大遗憾。

她的病人最大的遗憾是未能勇敢地过一种忠于自己的生活,而是活在他人的期望里。这是一种没有追逐梦想,未能实现自己梦想的遗憾。

第二个遗憾有点类似,即“我希望我工作别那么努力”。

只要你意识到自己时间有限,就可以激励你善用自己的时间。

你人生各个阶段拥有的时间并没有那么多,且绝对不是无限的。

建议
◎你如果觉得为整个人生做时间分段有点吃不消,可以只做三段,覆盖未来30年。你可以一直往自己的清单添加项目,只是要赶在年龄和健康还不成问题之前。
◎如果你有孩子,想一想你自己版本的“长鼻怪”故事:未来一两年,在孩子的和你的某个人生阶段结束之前,你更希望与他们共同经历哪些体验?

8 了解你的峰点

实际上,延迟满足只在一定限度内有所助益,如果你每天只顾着“吃苦耐劳”,那你就面临这样的风险:某天早上醒来后突然意识到,可能延迟太久了。极端情况是,无限期延迟满足等于没有满足。

建议
◎根据你规划中退休后的定居地点,计算你的年生存成本。
◎咨询医生,确定你的生理年龄与死亡风险;接受所有你能负担的检查,以了解你目前的状况,并预估最终的衰退状况。
◎根据你的健康状况及病史,思考你享受哪些活动的能力可能从什么时候开始比前一年显著下降,以及这样的衰退将如何影响你喜欢的活动。

9 要大胆,而不是愚蠢

第一,无论你能忍受多大的风险,无论你打算为自己的人生做出多么胆大的举动,一般来说,早一点行动对你更有利,利多弊少。

第二,不要低估无所行动的风险。保持现状而不是大胆冒险,感觉很安全,但是想想你可能失去的东西:如果你能更大胆一点,会不会过一种不同的人生?你获得了某种安全感,但也失去了体验积分。

第三,我要提醒你的是低风险容忍度和单纯的习惯性恐惧。

建议

◎找出那些对你来说几乎无风险但你没有抓住的机会。时刻记住趁年轻时多多把握机会对你更好。
◎审视那些让你退缩的恐惧,无论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的恐惧。不要让不合理的恐惧成为你追梦的拦路石。◎要记住任何时候你都要有所选择。你做出的选择反映了你看重什么、不看重什么,因此一定要审慎地做出选择。

本文转自: https://ljf.com/2023/05/12/1251/
仅做个人收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