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新书爆互联网5条新规

  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用户体验的竞争。Google从来不做广告,但是却树立了一个价值达20亿美元的全球性品牌。许多网民习惯进入Google的实验室闲逛,他们总能得到意外的惊喜:免费的新闻以及2G的电子邮箱、桌面搜索、卫星地图搜索等等。

摘自donews,原文链接: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8/81581.html

  在浩淼无边的互联网络深处,顾客的位置究竟在哪里?

  在经历了互联网的热潮与惨淡之后,搜索巨头Google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顾客无处不在。

  Google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意义已经远远超越其自身。业务范围也从纯粹的搜索扩展到集在线购物竞价、新闻、社群、免费电子邮箱、网络日志、甚至弹出广告屏蔽服务为一体。Google的成功令雅虎、微软等巨头如梦初醒,排兵布阵急追而来。

  互联网界到底用了多长时间才发现这一模式的巨大商业潜力?Google给你的答案是:7年。对于一家1998年才成立的搜索引擎公司来说,其发展奇迹用神话来形容并不为过。互联网的成功似乎陌生而难以捉摸,只有佩奇与布林这些最大胆、走在最前面的企业家才有可能成功。

  Google正在改变互联网竞争与生存的生态,并开始重新定义网络结构。

  1.设计以顾客为中心的应用程序。

  在信息技术基础结构中,Google迅速而准确地找出了顾客的位置。Google反商业的理想主义经营哲学,使其开始获得尊重并赢得惊人的评价。Google的两位创始人佩奇与布林对技术有着一种狂野的热情,并始终坚定认为以顾客为中心的应用程序将是新信息技术系统的基础。

  Google提供的这种以顾客为中心的应用程序将成为整个经济的信息技术系统的基础。所有企业很快将不得不对信息技术采取以顾客为中心的态度,而他们的产品这也许会成为新竞争生态下的命运转盘。

  2.获得并留住网络漫游者。

  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用户体验的竞争。Google从来不做广告,但是却树立了一个价值达20亿美元的全球性品牌。许多网民习惯进入Google的实验室闲逛,他们总能得到意外的惊喜:免费的新闻以及2G的电子邮箱、桌面搜索、卫星地图搜索等等。

  用户喜欢用Google的产品,而Google也乐于提供一切免费的服务。实际上,这是建立“粘性”过程的一部分。正如佩奇与布林所预见的那样,希望利用搜索引擎找到自己需要的准确信息,而不是答非所问。门户网站则向用户灌输太多无用的信息和充斥各个角落的广告,这样导致了用户的逐渐疏离。

  Google在精通“粘术”方面道行高深。为了加强自身的“粘性”,Google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未来:一个由个人经营自己信息的互联网。到那时候,你在自己的个人信息网站上将得到你想得到的一切信息。在个人经营自己的互联网信息的时候,经营广告的人也从网站运营商转变到了个人。

  3.赶在增长之前投资。

  如果你获得了人们的注意,就可以把这些注意力变成金钱。这是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中关于网络股票的潜规则。

  在“粘”住了数以亿计的用户之后,该是考虑如何将这些注意力转化为财富的时候了。在2005年6月28日这天,Google的股价每股超过304美元,其市值超过845亿美元。

  但在2000年前后,互联网产业从最高峰瞬跌至深谷,雅虎等搜索公司都纷纷摇身转变成门户网站。这时候仍然坚持互联网搜索大旗,除了佩奇与布林之外,没有人不会认为这是一条不归路。更何况,Google具有其诞生之前的网络热潮时期网络技术公司的所有特点。

  Google终究凭其聪明才智有效避免了前辈们的没落命运。这给风险投资家们上了深刻的一课:赶在一个产业最低谷时投资。

  4.把鸡蛋置于一个篮子里。

  “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并看好它。”这多多少少显示了比尔·盖茨专注而又固执的性格,他一生吃“软”怕“硬”,把软件当成他的领地。但是,比尔·盖茨这几年似乎碰上了比他更为固执的人物:佩奇与布林。

  在Google还没有降生的互联网初始阶段,市面上至少有100款搜索引擎产品,包括Altavista、雅虎、Lycos等叱咤一时的品牌。但是没过多久,几乎所有的搜索引擎都转为经营门户网站,篮子多了,鸡蛋却少了。

  Google是迄今唯一一个没有失去目标,保持了纯粹的搜索引擎。它仍然保持一个简洁的用户界面,而且坚持一切产品与服务都免费。今天,Google可以搜索超过80亿个网页,比世界上的其它任何引擎都要多得多。而且,门户网站能提供的服务,Google也一样能够提供,Google成了门户的门户。在尽力完善其搜索引擎后,Google还形成了自己的商业模式。

  5.升高横杆。

  当人们在谈论互联网的某一个应用时,都不会拉下一个话题:Google会不会进入,选择什么方式进入?

  而Google总是不紧不慢,在网民们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出招,推出一个无与伦比同时又完全免费的重量级服务。

  “只是优秀还不够”,是Google的价值观之一。Google取得的成功源于其创建者的非凡想象力,同样也源于他们的天才成份。此前,业界对互联网搜索功能的理解是:某个关键词在一个文档中出现的频率越高,该文档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列位置就要越显著。而Google的创始人却另有高见:决定文档在搜索结果排列位置的因素,是一个文档在其它网页中出现的频率以及这些网页的可信度,网页在受众中的知名度和质量是决定性因素。

  佩奇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那就是“改变世界”,而Google的理想则是:“组织全球有效信息,并供所有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查找。” 

  在互联网发展的10几年历史中,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公司的财富曲线勾勒出了一个寓言般令人眩晕的轨迹。许多互联网公司上市之初其股价如火箭般窜升,其后又一落千丈泡沫破灭。天才,也许多般是昙花一现的。

  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承担更大的风险。Google已经成为一个“强势品牌”,它可以有自己的成功法则和经营模式,但这反过来又会成为某种负担。树大招风的道理全球都适用。

  显然,佩奇与布林试图避免自己成为昙花一现式的天才。生活中总是充满令人讨厌的选择,即使天才的成长也不例外。Google已经上市,如何将自己的理想与其商业利益结合起来,是Google能否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关键。能否避免重蹈此前已夭折的网络先辈的覆辙,轻松充实地踏入壮年时期,也取决于Google自己的正确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