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本书,3部影片,让我们一起寻找解释世界的答案 | 编辑部假期推荐

每次小长假前,我们编辑部都会精心准备一份阅读和观影推荐,把我们这段时间觉得不错的好内容分享给大家。这次的推荐严肃作品居多,看得出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大家也在努力寻找一些重要问题的答案。如果你最近对这个世界的某个方面也有一些困惑,不妨看看这次的推荐里有没有戳中你的那一篇。

876fa7e7e978905b3a1a2024b93c8c9d_94x137

01

《我的世界观》

042aa5f8179d8b60a7b5bf2d2984634a_900x500 作者:[美]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

“爱因斯坦”算得上科学界最知名的IP了,出版业不乏重磅作品,比如《爱因斯坦传》《爱因斯坦全集》,相比之下,《我的世界观》算是相当精巧。它收录了二战时期爱因斯坦散落的文章、演讲稿等,短文为主,但内容涉猎相当广泛。从科学、政治、经济、教育,到战争、宗教、犹太精神乃至人生的意义,爱因斯坦无比坦率地表达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这本书更新了我关于“科学家”的定义。正如奥本海默除了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名顶级的项目经理,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宽广的视野,对人的关注,以及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习惯。(推荐人:赵嘉)

02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3e987550854dd2bc7cb5ab1e0dc0e90b_900x500作者:[美]克里斯·米勒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3年阅读这本书的理由不能再充分了。作者也的确不负众望,追溯了近半个世纪的半导体发展史,芯片技术的崛起,以及如何成为牵动全球政经博弈最敏感的诱因。这本书史实丰富,故事讲得相当棒。除此之外,这本书也让人思考何为创新,比如以下两点:第一,半导体和芯片之所以诞生于二战后的硅谷,一个重要原因是战争期间,大量欧洲、亚洲等地顶级科技人才移民美国,创新的根本仍是人才;第二,创新几乎是无法预期和管理的,它最初的形态更多是瞬间的一个念头,一个并无目标的假设,而它最佳的土壤则是氛围宽松的实验室。(推荐人:赵嘉)

03

《烦人的爱》

bc10f2440d469e82937c698bc475e5b0_900x500作者:[意]埃莱娜·费兰特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女主人公黛莉亚在45岁生日当天,母亲意外死亡。为查清母亲的死因,黛莉亚回到了故乡那不勒斯,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母亲生前的故事浮出水面……《烦人的爱》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开始匿名写作的首部作品,也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情感原型。费兰特擅长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人物间的情感角力。在本书中,费兰特对母女关系的刻画非常精彩,她通过女儿黛莉亚的视角,揭露女性一生中面对的困境。(推荐人:陆彦君)

04

《何为良好生活》 

12fd0535127468a816118874cfef5658_900x500作者:陈嘉映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如何做好事、做好人,是这世界上最重要也最众说纷纭的事。它需要好的目的、好的结果、好的手段,更需要一套关于什么才是“好”的价值观,而这几个维度的“好”彼此却时有冲突:善心可能带来恶果,抱着明显目的去做的好事可能有点虛伪,不那么“好”……本书是走出这座迷宫的简明路线图。(推荐人:江睿杰)

05

《小姐:劳动的权利——中国东南沿海与东北城市的对照考察》

a71887aea98fac0e1036b1997be4b493_900x500作者:潘绥铭

出版社:香港大道出版社

这是一本有关东北、东南地区女性性工作者工作状况的田野描摹。作者是中国性社会学领域的开山鼻祖潘绥铭,以及他的学生们。该书对不同地域的小姐样态、小姐行业中的不同职业群体做出了详尽的描述。通过扎根于相关区域进行多次、数月的非参与式观察和访谈对等研究方式更新了旧有的“堕落论”“妖魔化”等刻板认知,揭示了“从妓”的多样化成因,展露了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对传统社会的巨大冲击。

更可贵的是,潘绥铭没有停留在观察、记录层面,他还对已有的关于小姐的各种理论进行梳理总结。他们的调查在尝试扭转对女性性工作者抱有“堕落论”偏见——认为妓女家道中落造成的。实际上这恰恰是女性深思熟虑、利弊权衡后的选择,是面对吃人的压榨人的工厂制度的不服从与有限的反抗,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多年田野调查的思考。(推荐人:崔硕)

06

《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

d3f5faa79efc9fa10abaf697fd977925_900x500作者:[法]安东尼·加卢佐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追溯了“消费”行为背后社会模式的转变,在研究消费文化的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反思的视角。在1800年以前的欧美国家,自给自足的农民社群仍然是主流,消费则是非日常行为。从早期的蒸汽机、铁路,海运核心的集装箱,种种技术持续加速了全球商品的流通速度。品牌为商品注入价值,联同媒体塑料了具体的消费需求。然后,消费社会中的标志性产物,也就是百货公司诞生了。

短短200年时间,农民社群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城市消费群体,种种变化延续到了今天。本书作者安东尼·加卢佐写道:“在1960年之后,一切新的发展都只是在重复和放大已经发生的现象。”

推荐配合《消费、工作和新穷人》阅读。(推荐人:徐弢)

07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1a12b0b4136c3c0d46b7ca08d9fe5b47_900x500作者:[英]齐格蒙特·鲍曼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这本书的书名中,每个词语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组合在一起的吸引力更是成倍增加,让人很难不去读一读。书不厚,只有100多页,不过整本书主要是较为概念化的理论阐述,流畅性可能不如那些有许多生动例子的消费研究书籍。

第二部分对消费主义的阐述不算很多,但对消费话题感兴趣的话,还是能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在这部分你会发现,如何借助“消费主义主导经济复苏”的话题是跨越时间、地域的,消费意愿或者“消费者信心”不足也是各国上层都会面临的头疼事。接着,人们消费的根本诉求,消费主义如何规训大众等话题就随着这些问题一一铺展开来。不论是消费者还是消费品的经营者,都能从中收获到一些“原来如此”的新认识。(推荐人:许诗雨)

08

《苦厄的终结》

05cf427f67a547cc2a1580ba60bb944d_900x500作者:[印]潘卡吉·米什拉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新经典文化 

在经济衰退、社会面临不确定性时,人们更加需要找到能够给人支撑的思想资源。印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过迅速的经济发展,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接收了西方的哲学和社会科学,但人们仍在思想上面临危机。作者尝试寻访佛陀在印度的足迹,将西方哲学与佛陀思想相对照,并尝试回答“佛陀的思想能否缓解当下世人痛苦”的问题。全书的文本既是作者对于宗教史的思考,也是对于自己思想成长史的反思与倾吐,或许也是与拥有痛苦和迷茫读者的沟通。(推荐人:任思远)

09

《奥本海默传:“原子弹之父”的美国悲剧》

9ac4411bba1bbb708f1cb05adf3c0cdb_900x500作者:[美]凯·伯德、[美]马丁·J .舍温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至今还没看《奥本海默》这部电影,但先把电影据此改编的原著看完了。在这本经过25年调研才写成的传记中,奥本海默的悲剧不仅是当时麦卡锡主义盛行的美国社会造成的,和他本人的性格缺陷也脱不了关系。除了博学多才、兴趣广泛、特立独行等迷人特质外,他同时还是一位热衷于政治却相当幼稚的“政客”、性观念开放的浪子,不合格的父亲,且曾有过重度抑郁——学生时代,一直顺风顺水的奥本海默因为在不擅长的实验物理上受挫,甚至曾疑似给导师下毒而被送去治疗。这种模棱两可式的人物远比单纯的“悲剧英雄”复杂也丰满得多。(推荐人:倪妮)

10

《空想电影地图》

fb79c2b84e99d911cec3d545bdaeb6d2_900x500作者:[英] 安德鲁·德格拉夫(创作)、[英]  A.D.詹姆森(绘制)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非常有趣的一本“画册”。它将《大都会》《大白鲨》《侏罗纪公园》《闪灵》《指环王》等35部电影用手绘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囊括影片的人物及行动路线、情节、场景。这要求绘制者有强大的信息提取及整合能力,读者既可以跟随主角的行动路线“游览”整条剧情线,也可以随时跳到任意场景,重温名场面。而本书的文字撰写者是一位专业影评人,他充当了一位导游的角色,所以其文字也信息量巨大,完全不是单纯的图片注释或佐料。(推荐人:倪妮)

11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

162f95c4b6c5b7036141847c5e82c1a9_900x500作者: [美] 约翰·R.麦克尼尔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环境史学家约翰·麦克尼尔的著作。这本书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和案例,从岩石、大气、水文、生物等环境历史,讲述了20世纪工业革命之后的技术、观念、殖民与全球化等是如何超越了此前世纪,成为了人类自出现以来,在环境攫取程度上最挥霍的一个世纪。事实上,麦克尼尔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问题并不在于破坏,人类一直在破坏环境,问题在于破坏的规模,有一天,它会达到环境承受的临界点但这个临界点是已经来了,还是正在路上呢?(推荐人:张云亭)

 12

《人类世的资本论》

7bf334f1d620ef3c93e1108abccf60fd_900x500作者: [日]斋藤幸平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能够把一本言论犀利的环境保护著作写成畅销书,日本作家斋藤幸平做到了。作为如今炙手可热的年轻思想家、马克思理论研究者,斋藤这本书以轻松易读的方式阐述了当下大部分的环境政策与洗绿生意的问题,并坚决拥护一种“去增长”的社会系统重建。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而非大公司和政客的口号。不过,马克思思想的部分略微牵强,至少,从引述的论点上来说,并不能说服我马克思已经在思考目前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并在一百多年前就找到了答案。(推荐人:张云亭)

13

《单读33:多谈谈问题》

5b7bf05c3dcc199fbc97a694d855fb0e_900x500主编:吴琦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来自文学、历史、人类学、哲学、法学、心理学等不同领域学者的9篇访谈,它们关乎一些看起来很大的问题:寻找真理、媒介变化、历史叙事、社会秩序……文中也有不少显得学术、拗口、“精英主义”的词句。但细看下来,都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为什么互联网上有这么多的恶意与暴力?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作品聚焦普通人的生活?如何让没有获得巨大财富和显赫地位的人也能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为什么大家越来越关注大自然?精神抑郁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了?你怎么看待失败?……

这本书不是要给出所有的标准答案,而是提醒我们停下来思考和发问,也是在或焦躁、或低沉的普遍情绪下的一种安慰和勇气。(推荐人:邓依云)

14

《知觉的世界》

fd0f44ee5ab8f3419e8ce3cbb68aec41_900x500作者:[法] 莫里斯·梅洛-庞蒂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这是一本并不厚重的哲学书,出自1948年莫里斯·梅洛-庞蒂在法国国家广播电台播出的讲稿,内容经过作者亲笔讲稿与广播内容的对比和修改整理出来的。这位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毕业的专业老师表达能力很强,语言非常流畅,放在今天他肯定能成为知名播主。

作为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萨特的同学,梅洛-庞蒂也同样受到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影响,加入到对现象学的研究中,并提出“所有意识都是知觉意识”,把现象学带入到了“知觉为先”的领域。节目精心设计成一个系列演讲,内容是对他之前哲学研究的归纳总结,在每一讲都设置了主题和次序。

第一讲就肯定了知觉与科学的关系,从第二讲开始立刻就进入了用知觉现象学解释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对空间的理解和运用。用知觉现象学探讨人的动物性、外部看人,由于知觉现象学特别适合诠释知觉世界中的艺术,所以这本书对此投入了更多的篇幅。梅洛-庞蒂本人对多种艺术类型都有所涉猎,所以这本书的艺术探讨不仅限于视觉艺术,还包括文学诗歌等形式。

就连当时最新的电影艺术他也有提及,“……尽管电影很容易沉迷于大牌明星、花哨镜头、波谲的情节、亮丽的景观或者弄机讨巧的对白等这些诱惑里,很容易因在这些东西里追名逐利而忽略掉电影最本己的表达方式……”,这是一位哲学家在1948年做的简介清晰的评论。他的探讨不局限于当时的规范性标准,他的目标首先是通过对那些艺术家、诗人以及作家工作的关注,用哲学观点丰富对作品基础性结构的表达。

尽管我们眼中的古典世界与现在世界有那么多不同,但是在这位哲学家的眼中都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不断接近自己寻找的东西,用知觉现象学让读者理解他对艺术的感悟。这是1950年代的哲学作品,但是内容简洁清晰、主题非常有启发性,可以说有常读常新的感觉。(推荐人:徐如)

15

《PIG05049》

c54cde8b81f80d2bffe660c06ab4d53b_900x500作者:Christien Meindertsma

出版社: Thomas Eyck

荷兰艺术家Christien Meindertsma花了三年时间做了一个研究项目:一只编号为PIG05049的猪,在被屠宰之后,它身体的各个“部件”到底会在生产制造流程中流向何方,最终会形成哪些产品。她为这头猪的身体各部件编号,一共有185处。皮肤、骨头、肉、血液、脂肪……在这些大类之下,一个细微的分类(比如胶原蛋白)能抵达超出我们想象的各种工业产品:化妆品、能量棒,甚至是糖果。以脂肪为起点,终点可能是身体乳、地板蜡。有点讽刺?素食可能被污染,全球化之下也不存在什么极限的纯净。Meindertsma拍摄了项目追踪的所有工业制品的照片,自己设计了整本书,还在书脊保留了给这只猪做标记的耳朵标签样式。这本书最终被MoMA收录,如今一边收获人们的震惊与对消费社会的反思,一边重印到了第七版。(推荐人:赵慧)

16

《ヒルズ:挑戦する都市》

31511326704ae42327c9d769950a6896_900x500作者:[日]森稔

出版社: 朝日新闻出版社

这本书也有英文版:《Mori Buiding:the Making of Vertical Garden Cities》。我一直没那么喜欢公司创始人写的书——它太像对自己生意理念的吹捧了。但是曾任森大厦社长的森稔的这本还算有诚意,我更愿意将其定位为一个城市设计痴迷者的房地产实践之路。森稔信奉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理论,用东京的几个以“Hills”为名的地产项目延续了柯布西耶在现代城市的构想实践:的确,这些项目会比人们熟悉的东京街区尺度更大(意思是确实没那么多小街巷了,一个街区经过买地合并重新开发,范围更大),通过垂直布局摩天大楼,贡献了更多的绿地与人的活动空间。哪怕是饱受争议的士绅化问题,他也用数据证明了这些地皮的地主们都有了更好的选择与归宿。我想大概是士绅化的概念越来越政治正确了,其实只要这片土地的所有者不觉得被驱逐,这块地就谈不上士绅化。虽然我并不赞同东京完全变成垂直花园城市的样貌——那真的太无趣了,但我不拒绝森大厦的多样化城市空间尝试。你可以在这本书里看到不少城市更新的幕后故事。(推荐人:赵慧)

17

《暮色将尽》

0f0c49607a3c276a923484eeeafc7395_900x500作者:[英]戴安娜·阿西尔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阿西尔女士是英国出版界的明星女编辑,一生未婚未育,89岁时写下这本回忆录。因为职业关系,这个主题天然地吸引我,看完也的确有许多此前不是预期中的感慨。人在暮年会有众多相似的无奈,但年轻时自由经验形成的精神状态到最后一定能提供对抗力。这很棒。推荐女性朋友们看。(推荐人:陈锐)

18

《科学之路》

65b591e55bf35321ad734efc17460241_900x500作者:杨立昆

出版社:中心出版社

人工智能再次变得火热,并且有了一个新分支——生成式AI。相较于AlphaGo那一代人工智能,ChatGPT们有了不同的统计数据的方式(所谓“自回归”),但其并没有改变AlphaGo以来的人工智能的本质——深度神经网络(即深度学习)。图灵奖得主之一杨立昆(LuCun Yann)的这本《科学之路》讲述了人工智能从基于规则的时代跨越到深度学习时代的那段历史。相信我,在所有想要科普人工智能是什么的书中,这本是最易懂的。(推荐人:吴洋洋)

19

《语言本能》

4950b552f3e9dbc9f540a9e7ff4a4678_900x500作者:[加]史蒂芬·平克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机器真的理解人类语言吗?或者退一步说,生成式AI“生成”语言的方式与人类相同吗?人类的语言能力到底是后天习得的还是天生的?这些由ChatGPT引发的问题不只与技术有关,也与我们每个人类个体相关。如果你之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或者因为铺天盖地的强大AI开始有了点存在主义危机,读读这本书吧,它能让你更理解自己。了解完语言,也推荐你继续读一下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比如《心智探奇》,它涉及比语言更复杂的人类智能——心智。(推荐人:吴洋洋)

20

漫画《Pink》

a579126106cbcddf486d7f35ea1b70b8_900x500作者:[日]冈崎京子

不知道有多少读者还会看漫画,尝试向感兴趣的人安利自己偶然发现的日本漫画家冈崎京子,以及她的代表作《Pink》(中译本Google可以搜到)。冈崎京子主要活跃于上世纪80至90年代,其早期漫画有明显的文学性和哲学性,虚无与存在、欲望与激情、青春期的忧郁、边缘人的苦闷等是她的漫画中常出现的主题。冈崎京子将《Pink》形容为“爱与资本主义”的故事,讲述了日本经济大萧条时,一位白天当OL、晚上卖春的年轻女孩是如何走向崩坏的。故事的设定放到如今依然前卫,但内核能让当下的你我共振。(推荐人:陶紫东)

05aae65e5757d8a9f1d149f2085a99d0_157x130

01

电影《奥本海默》

67e867561aa15a722261d2920592c4b9_900x500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这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2023年的新作。二战期间,美国为了抢占先机,任命罗伯特·奥本海默担任曼哈顿计划首席科学家以及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总负责人。在奥本海默的领导下,美国在两年之内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原子弹在日本投入实战后,二战接近尾声。奥本海默担忧这股力量如果滥用,足以毁灭整个世界。因此,他的理念与政府出现了分歧,他也在二战后成为美国麦卡锡主义泛滥的牺牲品。电影采取了正叙与插叙相结合的方式,还原了奥本海默战时研发原子弹、战后遭遇不公正听证会的过程。(推荐人:陆彦君)

02

《登报风云》

8d4721ceb048556ea6dca28323e10595_900x500导演:Sarath Kothalawala / 库玛拉·提利马杜拉

上海电影节排片,斯里兰卡电影。古纳希望通过刊登新闻报纸头版头条的方式,为他蒙冤的兄弟求得正名,也为自己的家族寻求尊严。这看上去是个简单的正名任务,但在斯里兰卡,古纳和他的朋友遇到的是相互推诿的官僚体制、追求耸动消息的报社,还有黑恶势力,友善的实习记者也因为帮助他们而丢了工作。

全片用偶然事件进行串联,登报在阴差阳错中完成了,但也付出了预料之外的代价。真实事件取材,让这部电影的结尾显得更加残酷。本片被誉为“斯里兰卡电影的荣光”。(推荐人:徐弢)

03

英剧《性爱自修室》

660dd7e14e8d85f1a17b4db6a32f9a9f_900x500出品方:Netflix

剧名中的“性”,或许是许多人对这部剧好奇的开始,但剧集讨论的其实远远不止是性。故事的开头是两个高中生在学校开设性爱诊疗室,为同学们解决各种困惑,但随后延伸到了性少数群体、性骚扰、校园暴力、家庭关系等复杂问题。

剧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毛病,每个家庭也都有各自的问题。而令人羡慕的不仅仅是剧中这群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可以勇敢地谈论性,更是他们可以勇敢地追求爱,勇敢地说不爱,勇敢地分开和告别,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软弱和不完美。中国人缺乏的不仅是对性的坦然,更是这种在亲密关系中对彼此的坦诚沟通。(推荐人:邓依云) 

最后的最后,祝大家中秋国庆假期快乐。

本文转自: https://www2021.cbnweek.com/#/article_detail/30247
仅做个人收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