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zoine : 何以为家

本文转自: https://memozine.me/2024/03/18/from-china-to-australia
仅做个人收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donate.jpg

我和W在一起已近七年,从第一次见面的青岛,再辗转过上海和南京,最后从2019年夏天起,我们开始在上海同居生活。在W的房子装修好后,我们于2021年底搬进了新家。没多久,我们遭遇了上海封城,被迫居家办公、抢菜做饭,家里很快就有了更多我们的痕迹。我们都觉得这是我们的“家”,不管是现实意义上,还是精神层面。但没想到的是,只是住了两年多,我们就又经历了一次搬家,还是更为折腾的跨国搬家。

疫后创伤也好、政治抑郁也罢,又或是身份认同、热爱自由,我们决定今年三月搬来澳洲生活。此前我们已申请好永居签证并完成首登。龙年前后这段时间,我们都在闲鱼上转卖家里不好带走的物品:户外羽毛球网、绿植盆栽、空气净化器、书、扫地机器人……还会购买一些国外生活需要的物品:面条机、理发器、净水花洒、药物……同时,我们通过小红书把“家”顺利地出租给了一对情侣,但我们寻找代看、线上申请的澳洲公寓却总是以失败通知告终。

二月下旬,我开始整理随行和海运的行李,曾经一个个摆放上去的东西,又被我一个个收回到箱子;家也从最初的空缺、逐渐充盈,又回到了空缺的状态。我的心情也偶发落寞,感慨近乡情更怯的反义词大概是远走心不舍。告别熟悉的环境和朋友,前往异国,并没有给我太多兴奋或恐惧,只觉得事情就是这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最终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整理好了随身背包和四个行李箱,以及需要海运的六个大箱子。

三月四日,我们乘坐亚航从上海抵达吉隆坡,转机后又飞行了五个小时,顺利抵达了同一时区但不同季节的珀斯。在“两次旅行”里,我们曾于去年国庆假期来过珀斯。这次的感受有些不同,少了一些仓促和走马观花,而多了些“生活感”。我们预订了两周的Airbnb,入住次日就去City办事,买了各自的SmartRider公交卡,办理了HSBC的联名账户(线下消费2%返现),中午和下午各看了一套公寓,并现场提交了申请。在路上,我还卖惨式地唱着“好想有个家”。

在澳洲租房尤其是首次租房,门槛很高,比如我们没有本地租房历史,没有本地生活经历,如果没有较强的支撑材料,就很容易被否决。幸运的是,申请后的第二天,我们就收到电话和邮件,这次是“申请通过”的消息。当天我们就开始处理合同签订和付款的事宜。后来我们分析原因,或许是因为我们提出了预付三个月的房租,这个条件很有吸引力。

我们很喜欢这个公寓,靠近City,环境安静,光线明亮,最重要的是家具电器都很齐全,不需要再从头置办,所以我们决定不等Airbnb到期,周末就直接搬过来。提前设置好了水电燃气和网络,我们周日放下行李,就直奔宜家采购厨房和生活用品,布置好一切,不由感叹终于有了一个遮风挡雨、让人心安的地方了。

抵达澳洲已经两周,在新家也已住了一周多,仿佛开启了第二人生,我们正处于新鲜期:注册Woolworths和Coles等的会员,体验Amazon AU和Temu的“慢递”,闲逛不同街区的公园,品尝澳式咖啡。昨天上午我们去了Kings Park的Native Plants市集,大多数是花园地栽植物,不太适合我们,又去了Subiaco吃了越南米粉。就在写这篇日记的时候,我们的Medicare也审批完成了。

豆友Vivi说,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现在觉得的确如此,面对未知的冒险,两个人彼此陪伴和支撑,或许才能有更多的勇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