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新锐:当当你做了豆瓣又如何?
感觉有点逻辑不清得说。
感觉有点逻辑不清得说。
社区、播客、sns、rss之后,无论是互联网的从业者还是研究者,忽然发现商道才是王道,电子商务也许真的就是目前互联网普遍困局中的天命所系。
可能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只以产品为思考点,而把用户忘了,忘得一干二净,甚至不知道如何把他们拾回来。
真的好好地、认真地、理性地对待你的用户,他们的潜力远远比你想象的强得多,这才是道,而社区只是术。
要不要一个社区我觉得不重要,但一定要记住建立一个关注自己用户的体系,接触他们、了解他们、引导他们。
不管是自己发展社区还是与社区合作,都是一个“相对”的问题,cnsns认为“丢失自我”是一个提醒,但并不绝对,有核心竞争力就不会丢失自我,因为电子商务也是专业,在传统资源、渠道以及电商网站自身的建设上都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挖掘。而“社区”也是专业,做电商和做社区的人要求是不同的,而我们的电商绝大部分是从传统产业过来的,而不是从互联网过来的,所以,做不做社区更多地要考虑自己是否能够做成?做成了能带来什么样的收益?其实,还是回到商业本来的问题上比较对。合作还是自己做,都是一个成本与效益的计算问题。
另外,我个人也不同意B2C一定要一个社区与之配套,“B2C站点卖东西,社区作保留用户,绝配”这种说法未必可靠,B2C网站有现金流,捎带搭建一个社区增加公司价值这种说法更不靠铺。B2C网站是一门生意,社区是另外一门生意,同一个商人,未必能包办两门生意。更为重要的是,用一门生意去撬动另外一门 生意,往往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我也不怎么认同麦田举的票务在线老曹的例子,说是自己票务在线出票,小红马就直接配送了。有时候,包办整个事情各个环节 的效率并非很高,反而在自己不熟悉或者非核心的领域,更应该寻求更专业的公司去做。
如果把互联网看作是一个产业链,那么B2C就是产业链的一个关键环节;而社区、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可以看作是B2C的前端;是要统一整个产业链?还是做强做大一个环节?会上当当网的朋友说他们要做豆瓣,因为豆瓣把他们的用户分流了。那当当是否也要做一个google呢?google一样在分流当当的用户。牢牢的霸占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做互联网里面的国美苏宁,比想要统一整个产业链来说更合适。在零售产业中,只有终端做的足够强大了,才会去做一些OEM的事情,以降低成本。
在周末的会议上,keso提了一个观点,他认为“电子商务”将成为互联网基础的、主要的驱动力。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可能有的人会认为keso的这个说法,有点老生常谈。但其实不是,因为我理解的keso的意思是“电子商务”可能会类似当年sp那样深度支撑和融入网站――每个网站都建立在电子商务骨架上。如果真的如此,互联网就从“行业”转变到“产业”,商道才是王道。
原文链接:http://blog.donews.com/xinggo/archive/2006/09/12/1036092.aspx
9月9日,乘着B2C联盟一周年庆典会的举办,请了一些和社区接触比较多的博客朋友:张翮、詹膑、只说、未完成、高春辉、麦田、张本伟、吕欣欣、CNSNS、北城、张智勇和Keso(按确定参会时间的先后顺序)。
会议整个过程,除了共庆B2C联盟之外,很大程度上都围绕这B2C与社区结合这个主题展开。
其中,有三个观点,是博客圈朋友比较一致,或者说…
原文链接:http://www.zhanghe4.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51&blogId=1
9月9日是B2C联盟成立一周年的庆典会,除了和中国票务在线,饭桶网,18900,红孩子,天天购物网等联盟成员共庆,也请了keso、吕欣欣、詹膑、只说、未完成、张智勇、高春辉和麦田等研究博客和社区的大牛,有幸听到大家关于B2C网站与社区的结合这个主题展开的讨论,受益匪浅。我觉得可以把网站看做一个产品,而这个产品由技术、营销和用户体验来支…
eBay和亚马逊几乎通吃了电子商务链条的所有环节,在那样的市场上,不可能出现豆瓣这样的网站的成功。但在中国,豆瓣不但为电子商务网站带去买家,而且它还能创造消费需求。通过豆瓣,我在当当、卓越和2688网店购买了很多原本不可能购买、甚至原来压根没听说过的书,其中很多是多年前出版的。
社区与商务的结合,不是一种封闭的内部协调,而是一种开放的外部衔接。这种上帝归上帝,凯撒归凯撒的各司其职,从调动市场活力,更体贴地服务用户的角度说,要优于上帝一手掌控所有细节。而且,在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市场格局下,当当如果真的想复制一个豆瓣,我认为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它只会导致更多的订单流向卓越网。